■本报撰稿人 潘 磊
中国手机产业,或许正在经历一个重新崛起的过程。
之所以说重新崛起,原因在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手机制造商华为遭遇美国的制裁和打压之后,在过去4年时间内从全球第二下滑至行业边缘角色。
不仅仅是华为,由于以高通、联发科为代表的海外企业掌握了5G芯片的主导权,中国手机产业再次面临“缺芯少魂”的尴尬局面。
当时有手机产业链消息称,高通可能对下一代芯片骁龙8gen3进行提价,预计价格高达160美元。
这个价格几乎占到中国中高端手机399美元定价的四成。
在把华为这个最大的5G手机芯片对手挤出市场后,高通开始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有利地位,掌握定价权。
中国手机厂商将不得不通过涨价的形式,应对芯片厂商的随行就市。
另外对于华为,芯片厂商提供的是4G等技术落后的芯片,在继续向中国市场销售芯片的情况下,看上去也能对华为的创新能力进行打压。
但是从2023年8月29日开始,一切都变了。
华为突然推出新款手机Mate 60系列,并迅速激发了用户的购买热情。
消费者抢购华为手机
自从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手机,以及大约十年前消费者曾经废寝忘食抢购手机之外,市面上已经很少再出现“排队抢手机”的盛况。
但对于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来说,事情就那么发生了。
消费者涌入华为位于全国各地的门店,购买最新款的Mate 60手机。
考虑到这款手机的标准版本售价也达到了5499元(12GB+256GB),这似乎预示了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正在上演王者归来。
而且让人惊讶的是,华为是通过一个“先锋计划”开始销售手机,之前并没有对这款手机进行预热。
比如这款手机甚至都未出现在华为的任何一场发布会上。
但这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第一批手机很快被抢光。
然后,华为在官方商城推出了“每日抢购”措施———即每天的18:08分开售Mate 60系列手机。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开售之后不到1分钟内,该批次投放市场的手机就会显示售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现在想购买Mate 60系列手机,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华为官方还推出过一个“90天预约申购计划”,以满足消费者购买手机的需求。
不出所料,这个计划很快也被满额预约。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Mate 60手机引发的抢购热潮,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爱国”信仰支撑,更是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契合了人们对于高端市场的需求,因而供不应求。
技术创新推高购买情绪
在时隔四年重回高端手机市场之后,华为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意外,就是其看上去已经完全突破了5G芯片的封锁,这是让Mate 60大受欢迎的关键。
Mate 60系列手机出现之前,大多数用户对华为的印象是,因为无法获得5G芯片,其只能生产4G手机。
这让其几乎完全丧失了在高端市场的存在感。
华为高管余承东曾经无奈地表示,华为推出高端手机市场后,大部分份额被苹果手机获得。
Mate 60系列手机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华为不能自主生产5G手机的历史。
评测机构给出的评测结果显示,Mate 60系列手机尽管在一开始并未显示“5G”字样,但其上下行数据传输速度完全达到了5G标准。
这表明,华为Mate 60实际上就是一款5G手机。
在5G芯片领域的突破,直接催生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同时,华为还为Mate 60系列手机提供了其他差异化功能。
比如卫星通讯功能。
这在全球手机领域都是头一遭。
卫星通讯功能,可以在野外或者极端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应急通讯服务,这在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欢迎的情况下,进一步推高了手机的销量势能。
另外,华为Mate 60系列在设计上也有突破。
比如星环设计,体现了深厚的工业美学功底。
换句话说,在补上了5G芯片短板之后,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在架构、操作系统、硬件设计等几乎所有核心环节,实现了全栈自主可控。
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有所谓的“爱国分”。
众所周知,华为在过去4年遭遇的打压,在全球商业史上也堪称罕见。
华为在这种严密封锁背景下,实现了高端手机业务的持续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情绪。
以上因素叠加,让Mate 60系列成为现象级手机产品。
海外市场恢复尚需时日
在高端智能手机业务领域的复苏,很快就在华为的年度业绩上得以体现。
2023年12月29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预告了2023年华为的整体业绩。
他在致辞中透露,华为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
在这其中,他称华为的“终端业务”好于预期。
这个终端业务,就包括手机业务。
市场调研机构BCI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4000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中,苹果市场份额为50.8%,华为22.3%,小米14.4%。
这意味着华为在国内品牌中,已经在高端市场重回第一位置。
有报道称,华为的目标是在2024年出货6000万至7000万部手机,比2023年的出货量翻一番。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达成,将会接近去年全球第五VIVO大约9900万台的出货量。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预计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的热销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随着中端手机品牌Nova持续推出新品,比如最近发布的Nova 12,将会有助于华为进一步扩大销量。
但对华为来说,目前也面临一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阻碍。
从国内市场角度看,华为已经完全建立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行业生态的全部竞争力,“万物互联”正在加速实现。
不过从全球市场角度而言,还存在着短期内难以逾越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苹果公司已经在全球建立了品牌主导权,并且和三星实现了互补。
而且苹果正在布局芯片制程仅为3纳米的技术落地,同时在生态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也占据优势地位。
在800美元以上的市场,苹果几乎一家独大。
600美元-800美元之间,三星也有相当的话语权。
这意味着要想突破高端市场,华为需要先和三星对位,然后才能和苹果正面竞争。
当然华为提供了类似于卫星通讯这样的独创技术,能够帮助其获得用户的青睐。
但重要的一点在于,华为在海外市场将没有生态的支持。
因为苹果的生态完全封闭,谷歌把持的安卓则完全对华为关闭了大门。
没有安卓的生态加持,华为手机用户在海外的使用体验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还有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在于新的制裁。
华为在突破了5G芯片技术之后,美国的制裁相当于落空了。
接下来是不是会推进新的制裁措施,目前不得而知。
对于华为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中国手机产业链获助力
对于中国手机产业来说,华为在智能手机业务的突破,也将从整体上提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包括小米、OPPO或者VIVO这样的中国手机厂商,也会随着华为推出全新的5G芯片,而在和国际芯片供应商的博弈中获得更多筹码。
这让中国手机军团有望继续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份额。
更大程度上,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回归,可能将会倒闭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中国厂商,加大创新力度。
这会推动中国手机产业继续向上突破。
总体而言,背靠中国这个巨大的手机市场,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手机头部企业提供了更多腾挪机会。
从行业机构的角度看,全球手机产业似乎正在经历一个下行过程。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亿台,同比下降5%,为近十年最低水平。
但中国手机产业很可能有不同表现。
行业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4年中国内地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87亿台,同比增长3.6%,实现2021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
因为市场也出现了新变化。
在经过了过去几年的创新尴尬期之后,华为在卫星通讯方面的技术突破,为手机市场催生了增量需求。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对大存储容量有了更多需求。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相当于为中国手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增长空间。
这也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顺利穿越行业周期,并重新崛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