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本报综合报道雨水过后,西部大地呈现出壮美瑰丽的自然奇观:西北白雪皑皑,正是踏雪好时节;西南绿意盈盈,却是采茶进行时。两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4-02/27/000309.html

等待处理…

一白一绿 乡村新春新气象

■本报综合报道

雨水过后,西部大地呈现出壮美瑰丽的自然奇观:西北白雪皑皑,正是踏雪好时节;西南绿意盈盈,却是采茶进行时。

两种风光,营造出一种气象,那就是西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无限希望。

不妨风雪更探微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冰雪运动成为我国许多地方人们欢度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新疆库车,各大滑雪场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尽情体验滑雪带来的“速度与激情”;在四川汶川、乐山等地,赏雪玩雪同样成为新潮的过年方式,南方人在家门口也能开启向往已久的冰雪之旅……

内蒙古

学滑冰、赏冰雕、观企鹅赛跑、和羊驼互动……在这个与“十四冬”相约的季节,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逐渐升温,深切感受到了畅玩冰雪的激情与浪漫。

在马鬃山滑雪场,呼和浩特市民韩云云带着宠物在雪地上玩耍,尽享冰雪乐趣。

在韩云云看来,用优雅的动作体会自由和速度,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惬意享受。

从2023年11月18日开始,马鬃山滑雪季正式开放,一直持续到2024年3月。如今,这里的14条雪道已全部开放,包括初级道4条、中级道6条、高级道3条、趣味道1条。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开通了北京至呼和浩特的滑雪专列,邀请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汇聚马鬃山滑雪场,共同参与雪地烟花秀等特色活动。

为让更多民众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近年来,呼和浩特利用公园水域、城市空闲地等建设室外滑冰场,打造了许多冰雪运动场地,给民众带来户外冰壶、冰滑梯、抽冰嘎等趣味娱乐项目,降低了冰雪运动的门槛。当地还通过举办全市冰雪趣味运动会、冰雪嬉乐会等,激发民众赏冰乐雪的热情。

从2023年12月26日到2024年2月26日,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多项“冰雪运动季”系列活动,以促进冰雪运动走进百姓生活。

其中,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的东河冰场,开展了冰雪嘉年华、雪地卡丁车、香蕉船、九曲黄河阵、儿童戏雪乐园等13个项目,还将举办城市冬季运动会、冬季越野赛、首届内蒙古大学生滑雪挑战赛等30多项民众喜闻乐见的冰雪活动。

随着“十四冬”赛事的陆续开展,呼和浩特市民的冰雪热情也被点燃。当地发挥冰雪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将冰雪运动带到民众身边、融入百姓生活,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冰雪魅力,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冰雪运动在这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冰雪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

禾木村,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每到雪季,皑皑白雪覆盖着山峰、森林和民居,宛若一幅水墨画。近几年,禾木村的冰雪旅游日益红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在这片“人间仙境”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年味。

“粉雪和大山的味道就是我们的新年味。”滑雪发烧友罗正烨说,为了能和7岁的女儿在禾木村滑雪过春节,他提前两个月就订好了酒店,“只要滑雪场正常开放,我俩几乎天天都会去滑雪”。

他所说的是吉克普林滑雪场,距离禾木村仅几公里,因优质粉雪、超长雪期和多元化雪道设计等特点被众多雪友视为国内滑雪场的“天花板”。罗正烨告诉笔者,这个春节假期,禾木村里随处可见穿着雪服的游客,“都是和我们一样来滑雪过年的”。

除了去滑雪场“打卡”,罗正烨还特意找来了当地传统的毛皮滑雪板带着女儿一同体验。在村边的一处缓坡上,他和女儿踩着毛皮滑雪板向上走几米再滑下来,尽管总会摔倒在雪地里,但父女俩玩得不亦乐乎。

“当地人使用的毛皮滑雪板,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滑雪板之一,上脚试一试的感觉很独特,能在脑海里留很久。”罗正烨说,除了优质的冰雪资源外,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是禾木村的魅力所在。

禾木村村委会委员恩克告诉笔者,禾木村的居民大多是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过去主要以放牧为生。每年春节,村里都会举行毛皮滑雪板、马拉雪橇、射箭等民俗比赛和活动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近些年,吃上“旅游饭”的禾木村村民腰包渐鼓,不少人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到县城养老、读书。“冬天村里的本地人没有以前多了,但过春节时却变得更热闹了,”恩克说,因为多了不少来禾木过年的“山外来客”。

福建游客谢佳欣就是其中之一。“白天有民俗比赛、晚上有篝火晚会,既能感受当地文化,又能和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这样过年我还是第一次,氛围太难得了。”她说,原计划只待两天看看雪景,临时将行程增加到6天。

得益于游客数量增加,禾木村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了新展台,以往“冬闲”过大年的牧民也开启了“冬忙”模式。

夏天骑马观景、冬天骑马踏雪是禾木村的特色旅游项目,颇受游客欢迎。村里为此成立了马队合作社,每户村民都可以带着自家马匹参加,按顺序为游客提供服务。马队设计出几条不同的骑行线路,根据距离和难度规定统一价格,既让队员们增加收入,又让游客玩得舒心。

“这个春节游客多,我家的马都比前些年更忙了。”马队成员巴叶尔特说,直到初六下大雪没什么游客,他才踏踏实实在家歇了一天。春节期间,他每天能接待三四波游客,收入一千元钱左右。

谈起“春节越来越忙”的变化,巴叶尔特笑着说:“忙点不怕,这样新一年的生活更好。”

煮茶尝摘兴何极

在北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同时,在我国主要产茶区之一的西南,则是迥然不同的景色。

四川

2月16日,春节长假还没有结束,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全国生态低碳茶园种植基地的茶农们已经开始忙着采摘春茶嫩芽,农历龙年第一锅春茶散发出浓郁清香,为茶农挣下新年的第一笔收入。

一大早,夹江县修文村2社村民胡淑均和十几户茶农就来到茶园采摘春茶,灵巧的双手熟练地采摘嫩芽,腰间的背篓装满翠绿的鲜叶。

“这是今年的第一波茶,还在过春节,我们就开始摘了。”胡淑均介绍,由于今年气候适宜,茶叶采摘期早,价格相对可观。他们家有10多亩茶园,“一天摘35斤左右,收入3000元以上。”

去年9月,夹江县获“全国生态低碳茶示范基地”称号,夹江县生态低碳茶核心区集中在木城镇修文村,海拔800米至1100米,气候湿润、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好。

“修文村高山生态低碳茶园有1万多亩,加上套种两三千亩脆红李,年产值能够达到1亿元以上。”修文村村委委员张国彬说,今年天气非常适合茶叶生长,今年的茶叶采摘期提早了,农民有望增产增收。

茶园采茶忙,茶叶加工也提早复工复产。在五显岗村森之源茶叶加工基地,刚从本地茶园收购回来的鲜叶正在晾晒烘干,等待加工新茶。曾获四川手工制茶师大赛冠军的刘校宏亲手炒制第一锅春茶。

“去年年底,我们茶园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我们的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手工制茶师刘校宏说,今年手工炒制出来的茶叶,口感、香气都比以前更好。

人勤春早,茶农增收。作为夹江县主导产业的茶产业,春茶收入要占茶农全年茶叶种植收入的70%以上。春茶采摘季节,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人数达到上万人,人均采茶收入达8000元以上。

四川雅安地处“华西雨屏”带和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季雨水充沛,是中国较早一批采摘春茶的地区。

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茶树在雪融化后的土地上不断生长,逐渐萌发出饱满青嫩的茶芽,绵绵春雨过后,茶园已是一片碧翠。

清晨的蒙顶山上,薄雾弥漫,茶农们斜挂竹篓,双手翻飞,在一片青绿中穿梭,收获满满一兜翠色。那一兜翠色再经茶人炒制后,便化作杯盏中一抹升腾的春意,这是春天送给人们最好的首礼。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一杯春茶让人们在雨水时节迎来一场春的欢喜,有感于生命的勃发,也让人们怀揣炽热的希望,迈开逐梦的步伐。

2月19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茶农们抢抓雨水时节采摘春茶。

近年来,纳溪区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茶产业精深加工,推进“茶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拥有茶园面积3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3万吨,茶叶不仅带动茶农致富,还能让周边村社的留守妇女、老人就近就业增收。

广西

2月19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早春茶嫩芽勃发,当地民众抢抓晴好天气,赶采早春茶,茶园里穿梭的身影成为春日侗乡的靓丽风景线。

三江县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有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越自然环境,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该县着力将“小叶子”打造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1.5万亩,茶产业成为侗乡民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

时逢三月,春茶吐翠,春意盎然。随着大地回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12万亩生态茶园-藏茶谷开始进入采摘期。

身穿彝族服饰的采茶女工,腰挎茶篓,穿梭在茶垄间,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舞动,娴熟地采摘着春茶鲜芽,在一捏一提之间,鲜嫩的茶芽便迅速滑入茶篓中。此时此刻,她们脸上洋溢起了收获的幸福喜悦。

近年来,南涧以绿色茶产业发展为契机,按照“文旅引领,三产融合,多业叠加”的发展思路,依托无量山樱花谷、藏茶谷建设,着力推进“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有机融合,坚持绿色茶产业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实现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

虽是冬日,但景洪市大渡岗乡的万亩茶园仍然一派生机盎然,万亩“茶海”一碧万顷,“彩虹”步道环绕山间,盛放的冬樱花点缀其间,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万亩茶园里体验采茶制茶,学习茶知识、茶文化、茶礼仪无疑是游玩的必选项。冬日温暖的阳光下,茶树嫩绿吐舌的新芽儿,仿佛在向我们招手。采茶时要采“两叶一尖”或者“三叶一尖”。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叶间幼梗的中部,往上一提便能采到新鲜的茶叶。将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倒入炒锅,双手不停地将茶叶来回揉捻、翻炒,就能闻到阵阵清香。炒制完成的茶叶要趁热揉捻,使叶片内的叶汁流出,茶叶卷成条索,进一步形成茶叶的形态,制茶最重要的步骤就基本完成。

在色彩鲜艳的彩虹路上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山,闻着茶香,看云卷云舒,在彩虹路上听风声鸟鸣,非常惬意。

在大渡岗万亩茶园,云海环绕山间,一条条蜿蜒的“彩虹”步道将茶园环抱,漫步在这空气清新、云雾缭绕的茶园里,让人仿佛置身于“油画”之中。沿着“彩虹”步道,还有极具烟火气的山乡集市,集市上应季水果、农特产品以及民族特色的饮料和烧烤等一应俱全。

2019年,大渡岗乡面积为65246亩的连片茶园,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定为“世界最大连片茶园”。现在,贯穿于万亩茶园中的72公里跑道、自行车赛道和观光旅游道路建设已全部完成。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独具特色的茶农生活、茶主题餐饮、房车露营等活动,还可以在“彩虹”步道上拍照打卡,或者购买地道的农家特产。

游客玉女士说:“我们从景洪来到大渡岗的网红路,风景很好,菜新鲜的也多,都挺好的。”

贵州

在普安县高潮村罗家地组的一片黄金叶茶地旁,有一片桃园。桃园之下,苏腾星戴着翘边的牛仔帽,在他的乌牛早茶园里采摘茶青。

太阳炙热,他随身的布袋子里装着用于解渴的柑橘。

“这几天芽不多,但是价格好。一百五一斤呢!能整一点是一点,再过几天大量出芽,不请人根本采不及。”苏腾星走南闯北多年,遇见陌生人毫不怯场。他的30多亩茶山,种了6个品种的茶,目前约有一半投产。每年12月,他就从务工地返家采摘早茶,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园交给老人打理,他又出去季节性务工,两头不误挣钱。

罗家地组是典型的茶产业村寨,家家种茶,出门皆是茶山。像苏腾星这样的茶农比比皆是。放眼望去,四周茶园里采茶的人影星星点点,采茶声窸窸窣窣。

乌牛早,本是由浙江温州引种而来的品种,到了普安,出芽却比全国其他地方早约20天。全国最早的新茶因此自普安出,也算奇观之一了。

从浙江丽水松阳专程到普安收茶的刘国兴正在院子里洗衣服,他带来的两位制茶师傅悠闲地晒太阳。这户陈姓农家原用于种植食用菌的大棚里,已“入住”他长途运输而来的40多台设备,再过一周,这些设备将全面开工,与当地各家企业、合作社一起“抢”制新茶。

普安茶因为早,每年春节前就有全国各地的茶商前来抢新茶。“内蒙古、山东、浙江、广西……我去一一打听,街道宾馆、民宿里都住满了人。”刘国兴说,他与那些老茶商不同,他去年才第一次到普安,第一次了解普安的早茶,今年开始在普安投资建设加工厂,并已做好准备在当地过春节。

这几天,已有不少茶商上山寻茶、收茶,刘国兴暂时还没有出手。他说:“这几天的茶味道清淡,茶香不浓。另外,茶青价格小贵小贵的,也不太敢出手。”

“既然味道清淡,茶香不浓,您还来抢它干什么呢!”。

“那没有办法啊!只有这里有这么早的茶,全国人民春节期间要喝新茶,只能从这里出去嘛!”

刘国兴抱着双臂。嘴里说着嫌弃,心里早打着主意。他远在松阳的茶业公司早已接到几十个订单,就等着他的新茶从普安运过去交货呢!

细寨村与晴隆县新庄村的交界处,有一座小型茶产业园,8家加工厂,9个厂房,“贵州省登攀茶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此。作为产业带头人、种茶大户,村民陈顺江在政府支持下联合7户产业大户入驻园区,开启从“小、散、弱”走向“大、联、强”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这几天都在抢收早茶,量还不多,但价格还可以。我的干茶七八百元一斤,到处都在打电话找我要茶呢!”陈顺江一边扫着茶机,一边非常开心地介绍。

30年前,陈顺江还是刚成家的小伙。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咬着牙借了1000元钱,买了两口炒茶锅,也想学外地茶商好好赚一笔。结果因为经验不足,忙了一年一分钱也没赚到,就剩下两口锅。“现在好了,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厂房就象征性地收取几百元租金,有什么困难只要电话里面说一声,领导们凌晨两三点都会赶过来帮助解决。”他擦了擦额头的汗,顿了顿说,“都这样干,就不怕这个产业做不起来!”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