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选题策划:张海燕撰稿:敖银显 戚 原 衡 欢 杨 璇 田江辉 兰 丹 陈永利 陈奋翔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4-05/28/000644.html

等待处理…

新时代 新格局 新篇章 7 新时代山乡巨变

选题策划:张海燕

撰稿:敖银显 戚 原 衡 欢 杨 璇 田江辉 兰 丹 陈永利 陈奋翔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部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教导,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西部大地沐浴在政通、人和、景美的新时代阳光之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典范,领略今日和美西部的风采。

党建引领促振兴

笔者走进四川省西充县晋城街道白鹤观村,只见宽阔整洁的村道通达家家户户,美丽的乡村院舍错落有致,规范的蔬菜大棚里生机勃勃,休闲小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闲话家常……处处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期,正是白鹤观村“西充县清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蔬菜大面积上市的时节。大棚内,成熟的黄瓜、茄子、苦瓜、番茄、辣椒等纷纷成熟,村民们拿着工具有序采摘,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基地共种植蔬果20余种,近期多种蔬菜大面积上市,接下来西瓜、哈密瓜等水果也将陆续成熟上市。”该基地负责人杨强说,通过采取错峰上市等种植销售模式,基地实现全年不间断收获,各类农产品供不应求。同时,该合作社还通过循环种养,发展果园100亩,生态鱼塘50亩,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今年预计总产值近200万元。

该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是白鹤观村大力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白鹤观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先后招引四川传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充县铭汇商贸有限公司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大棚蔬菜200亩、花椒160亩、生态稻鱼100亩、粮油500余亩,并延链发展粮食烘干、冷链加工等。依托产业发展,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白鹤观村2022年被评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成为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村。

日前,在白鹤观村的党建活动广场上,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一群白鹤降落在茂密的树丛之中。在南充市西充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李波林、驻村第一书记袁理通的组织下,村民们正乐呵呵地讨论村产业发展相关话题。

“针对全村发展问题,村民们积极性很高,每次都踊跃提出意见建议。”袁理通说,在白鹤观村,每年像这样的坝坝会、集体经济发展大会等要开展近20次,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村民参与的身影。同时,在西充县纪委监委的指导下,白鹤观村还建立了阳光村务微信群,使村务同步“上网”,让远在他乡的在外村民们,点开手机便能了解相关信息,随时提出监督意见,村里的各项事务实现了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此外,白鹤观村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治理方式,设立积分制、红黑榜公示栏等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开展道德模范和“好媳妇”“卫生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养成自强、勤俭、节约的良好品格。

如今,白鹤观村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基层治理有序有效,乡风文明淳朴,人居环境更加美好,社会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被评为南充市“文明村镇”、西充县“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西充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翻开白鹤观村驻村工作队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袁理通信心满满,他说,强村富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村级经济实力强劲、村民生活富裕幸福、村容村貌持续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乡风和 村庄美

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永宁镇锚定“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为重点的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按下和美乡村建设加速键,绘就了一幅村容村貌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的乡村“新画卷”。

初夏时节,漫步在永宁镇的各个村庄,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赏心悦目的墙绘映入眼帘,村民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宛如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村里的环境现在可好了,夏天一到,花红柳绿、空气清新,过来休闲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也感到很自豪。”葛峡村村民苏虎旦高兴地说道。

今年,永宁镇在巩固提升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鱼咀村和美乡村暨关山大景区片带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村道卫生整治、美丽庭院创建等工程,建立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断加大各村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有序推进乡村水利、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依托葛家洞和文旅康养融合休闲农庄葛峡村,配套了无动力亲子乐园、农耕文化体验馆、游步小道、亭台水榭等基础设施;铺设人行道、安装垃圾清运箱、配备太阳能路灯;配套建成花坛、休闲凉亭等基础设施。同时,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残垣断壁,改造户厕,修建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全面提升和美乡村新‘颜值’。”永宁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苏强强说道。

和美乡村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更要有醇厚的乡风文明。永宁镇多措并举强化乡村有效治理,积极推广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党员群众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孝善美德宣传活动,塑造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

“截至目前,全镇16个村全部布设文化宣传栏共32处,修建百姓乡村大舞台48个,文化广场和配套体育健身设施16处(套),村级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16间,红色记忆馆1处,村社户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景观9处,组建民间自乐班16个,党的好政策、方针宣讲志愿者服务团队8个,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让文明新风沁润乡村,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营造‘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的和谐宜居氛围。”永宁镇党建办主任魏彦斌说。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如今,行走于庄浪县永宁镇,青山绿水之间,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文明乡风传承,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一个个有山有水、有形有魂的和美乡村正在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抓节点 找痛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委、行署主要领导极其重视此项工作,带领全盟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创新实施“一年四次集中清、建章立制常年清、门前四包主动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五清”为重点,以“五有”为保障,以“五化”为目标,全域推进、不落一村,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质量,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一是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每年的春秋季节是全盟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最为突出的季节,春耕前、秋收后,垃圾围村、秸秆乱飞,白色垃圾围村现象较为普遍。盟委农牧办、盟农牧局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统筹调度,与新闻媒体配合,积极正向宣传工作成绩。将平时监测和暗访抽查相结合,建立畅通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问题发现即解决”。

二是建立统筹,形成合力。根据“一年四次集中清、门前四包主动清、建章立制常年清”的要求,坚持盟委统筹调度,建立起盟、旗、乡三级领导包联机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作用,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各部门积极联动,形成整治合力,切实维护了各季度、各阶段人居环境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基层的普遍认可。

三是资金保障、扎实推进。为了充分调动苏木乡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盟委农牧办、盟农牧局每年设立一定比例专项奖补资金,配合人居环境工作。在盟级奖励引导资金的带动下,全盟各旗县市、帮扶单位、村级集体经济等也都真金白银地投入,深入“开展五清、普及五有、建立五化”,为人居环境工作保驾护航。

四是奖惩并举,激发活力。在四次集中整治活动中,全盟推行分类评奖方式,由旗县市申报示范类和提升类苏木乡镇,内业档案材料与外业实绩效果共同查看,分类评估,协同推进。对暗访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通报批评,作为平时监测成绩计入年终考核结果。通过奖惩并举,全盟各苏木乡镇之间形成了环境整治比学赶超的局面。

以2023年为例,各旗县市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引导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开展村庄清洁保洁工作,预算内安排本级资金2998万元作为人居环境专项工作经费,明确各季度重点工作目标,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积极谋划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既做到“垃圾搬运”也做到了“垃圾处理”。行政嘎查村内主街背巷干净整洁,河道桥下无白色垃圾,保洁队伍及时到岗清扫,基本建立“五有”制度和实现“五化”工作目标。2023年,兴安盟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全盟850个行政嘎查村全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36.12万吨,清理村内外沟渠河道2.01万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21.61万吨,发放宣传资料数量16.66万份。目前,兴安盟是全国第五批、全区首家地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盟所在地乌兰浩特市是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群众参与 群众受益

基础建设,为群众而建,就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镇德卧村云盘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寨,云盘组通过召开群众会,实行事前共商、事中共建、事后共享“三事”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围绕基础建设召开群众会11次,采纳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如今的云盘组山更青、水更秀、环境更优美、交通更便利,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群众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尊重,就会自觉地参与到村组建设之中。一些村民反映,村里的路灯有时有电有时没电,夜间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为解决这一问题,村组召开群众会,有人提出自愿捐款换成太阳能电源路灯,大家纷纷同意,很快就有475人捐款9500元,把村里的61盏路灯更换了太阳能部件。

“过去天黑路灯不亮的时候,串门都要用手电筒。现在天天晚上路灯都是亮堂堂的,再也不怕走夜路了。”彝族村民敖凤佳激动不已。

有了建设美好村寨的共同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56岁的布依族村民王定明说:“组里搞建设,各族群众都积极参与,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比过去更团结了。”

“云盘组是我们这里各族人民共同的家,为了家更漂亮,我家的围墙可以拆掉8米,而且不要补偿。咱们把土地让出来,一定能让村容村貌更美好。”敖凤佳说。

云盘组自然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可是村寨里的环境过去一直不尽如人意,闲置的破房子没人打理,老围墙把地块切割成碎片,无法形成整体绿化……

2022年,村组决心对村容村貌进行大力整治,村民敖凤佳、敖正林、敖正洪、李凤祥4户,共拆除围墙78平方米、房屋23平方米,为村容整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截至今年3月,云盘组在道路两边种下桂花树78棵、栽下竹子500余株,整治180平方米山塘1个,砌乱石墙长210米、修复古井1个。

村容村貌提升,村寨里的各族村民都主动出力,一些公共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村组动员捐款、投劳时,村民都会积极参与,2022年以来,村组共收到个人捐款9500多元,义务投工投劳160人次。此外,为了使乡村建设中的新项目能留住乡愁记忆,村组还动员村民主动捐出老物件,2022年以来,云盘组共收到村民捐出的老物件48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村组共有十几名村民代表参与各个项目的策划及施工方案的规划,包括村里有威望的寨老、返乡创业人员、石匠和泥水工等。

除了积极参与村寨环境改善的大动作,云盘组村民也从自家庭院及荒坡地开始进行美化与改造。2023年至今,全组共有12户村民改造了自己家的庭院、菜地及房前屋后的荒地,积极建设自家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有了垃圾箱,我们丢垃圾方便多了,原来没有垃圾箱,垃圾乱丢,环境自然就差。”38岁的苗族村民龙秀波表示,有了村组的引领,村民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村寨美靠建设,更要靠维护,村组动员人人参与,一是靠设施提供大家做好清理的必要条件,二是用机制让大家有章可依,三是通过宣传和激励,让大家自觉投身其中。”云盘组组长敖银高说。

“在村组带领下,各民族村民人人参与环境治理。”邓国福看着门前的“责任牌”说,“我们的村寨真是一天比一天整洁、漂亮,一天比一天舒适。”

一个题目 五篇文章

今年以来,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做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惠民政策、乡村治理“五篇文章”,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整治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结合省级镇域生活垃圾试点镇建设、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印发《巨家镇关于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治、三领、三促、三评”工作机制的通知》,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工作模式,统筹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一体化治理,始终围绕“改”字塑风貌,“治”字提内涵。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出各村“五美庭院”“乡村美容大师”,引导广大群众学榜样、争先进,共同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上来。

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根基。坚持把产业作为衔接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按照“塬面粮果、坡地药杏、河滩菌菜、畜牧并重”发展思路,深耕“土特产”文章,开展“土专家”发掘培育,依托四合村绿资苹果种植基地,做大做强苹果全产业链;依托六股路村石磨面粉加工厂,发展富硒小麦种植、挂面加工产业;依托马家村烘干厂加工吊干杏、金银花、羊肚菌等农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建设。立足“生态福地、宜居巨家”发展定位,结合镇域发展现状、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以完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全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在道路绿化、用水用电、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落实惠民政策,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困难群体临时救助等各类惠民政策落实。同时,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送技术、讲知识,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及管理水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员对各村幸福院居住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定期走访、安全排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培育文明乡风,擦亮乡村底色。以“长通办”APP和信访工作法治化为抓手,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巡逻巡查,防范化解矛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宣传”“理论宣讲”“高龄年检代办”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文明乡风,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强化乡村自治力

重庆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去年以来,该区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对乡村建设内涵及目标进行丰富和拓展,努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速推动“乡村美”向“乡村现代化”蝶变升级。

近日,在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便民服务中心,两位村民的一起纠纷在这里得到了及时高效地化解:因道路整修,挖断了邻居家的水管,双方发生矛盾纠纷,在乡贤调解员刘作军的调解下,两位村民笑着握手言和。这样的事情之所以能及时解决,和黔江区强化乡村自治力的系列创新举措密不可分。

大事小情“六式共治”。近年来,中元村将全村划分7个网格、2个大院微网格,组建6个网格党小组,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中元村曾是一个市级贫困村,随着4个组的村民集中搬迁,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虽然日子好了,但有些村民的思想却还“留”在山上,大小矛盾纠纷不断。于是该村因地制宜培育在群众中行事有威望、办事有公道、干事有担当的新乡贤,为基层治理赋能。实施积分制管理,聚焦遵纪守法、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10个方面、37小项的乡村治理指标,构建网格式、参与式、溯源式、数字式、法治式、监督式“六式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党建统领“四治融合”。黔江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以党建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和基层治理“基础单元”深度融合,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搭建了由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群众互助组织和社工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乡村共治平台,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阿蓬江镇高碛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党建统领、民主助力、政府实干、代表跟进、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了乡村振兴全过程。

乡村治理“三事分流”。黔江将群众问题诉求按照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大事”、村级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等“小事”、群众个人事务等“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处理、分流解决、闭环管理。不断拓展“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覆盖面,全区216个涉农村社积分制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探索院落自治、楼栋自治新模式。积极推广“小院家”小程序,以“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互联网”等方式让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