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56家出版社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联合发布两份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引发广泛关注。
据联合声明告知函显示,此次“618”促销方案要求全品种图书价保2-3折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累计8天的促销活动。之所以引发出版社反弹,是由于其单方面制定了极低的销售折扣。据了解,一般出版社的图书定价有固定计算公式,全品种图书2-3折,意味着出版社要以成本价甚至赔钱的价格售书。而在书籍成本之外,出版社还有人力成本、经营成本,这些开销均需要出版社承担。
有行业人士直言,折扣低至如此,出版社已是“亏钱卖书”,而且平台方本次还要求全品种图书参与促销,对出版社来说“压力很大”。也有行业人士透露,此前在进价方面,相关电商平台一直压价进书,而为保证电商售卖渠道,出版社往往根据折扣价反推书价,实际上已形成出版社受制于电商平台的局面。
电商的兴起让图书打折常态化。在“双十一”“618”“423”等重要的活动期间,叠加各种消费券之后,消费者往往能以原价4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图书。极低的折扣大幅压缩了盈利空间,但也给图书带来巨大的曝光量,让出版社对互联网促销“爱恨交织”。
事实上,出版社与电商平台之间有关价格的争端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3年,北京8大出版社就曾发布联合声明,抵制电商平台中的“逆价销售”。“逆价销售”,即平台以低于采购价格的逆价倾销图书的行为。当时,消费者买到书籍的价格甚至低于出版社向经销商的供货价。而在直播售书兴起之后,出版社又面临新的“低价挑战”,“1元书”“盲盒书”等低价卖书活动频频出现。这些突破行业价格底线的做法备受争议,更是让不少出版人感到无奈。
不断的图书“价格战”,令传统出版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业内人士认为,书籍并非简单的商品,而是承载了知识、文化和情怀。一味“卷”价格,图书行业的创造积极性,以及内容产出的高质量追求,都会遭到严重的损害。如何维护图书出版行业健康的生态,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事件中有不少消费者选择支持平台打折,认为图书价格虚高、出版社只顾盈利不考虑消费者利益。实际上,图书价格这些年确实是在持续走高,一本书动辄五六十元,也形成了许多人“非大促不买书”的局面。
但多名出版行业从业者都对这种涨价十分无奈,因为实际成交价并没有提高,图书涨价是电商动辄打折促销之下,出版行业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图书行业一直处于“高定价、低折扣”的状态。如今图书的定价,除了要考虑作者版权费、封面设计费、纸张印刷等成本,还要考虑打折的因素。
市场决定供需,在国内网络购物盛行的大环境下,出版行业对电商渠道的集体抵制,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版从业者、电商平台和消费者之间如何实现“三赢”,在图书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同时,让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依旧任重道远。 (王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