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本报撰稿人 王宇豪 6月1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公开资料显示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4-06/14/000705.html

等待处理…

亚洲首艘!“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本报撰稿人 王宇豪

6月1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公开资料显示,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作为全球深水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被称为“海上油气加工厂”。而“海葵一号”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相较于常规的船型,其圆筒型结构具有用钢量少、储油效率高、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海葵一号”是国内首次对圆筒型海洋装备进行海上回接,由于圆筒型结构重心高、受风面大,容易发生旋转,海上安装难度极大。为确保“海葵一号”在大海安稳扎根,项目提前在海底安装了12套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吸力锚,并通过12条由“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构成的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将“海葵一号”牢牢固定在海面上。

据了解,“海葵一号”所在海域位于珠江口盆地,距深圳东南超240公里,水深约324米,风向多变、内波流频发。此次施工区域位于两艘拖轮夹角120度范围内,作业空间狭小,海底视线不佳,对船舶定位和水下操作提出较大考验。

就在距离“海葵一号”2.5公里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也已于日前完成全部安装作业,刷新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共设生产井24口,搭载了原油工艺和外输系统、生产水处理系统及电力供应系统等300余套设备,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

“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回接后,将陆续开展联合调试等工作,投产后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流花油田是迄今为止我国海上发现的最大礁灰岩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亿吨。经过20多年的生产,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水下原油含水率上升,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得益于礁灰岩油田开发技术攻关油田采收率实现逆势提高,迎来了二次开发的机遇。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深入实施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拓新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优势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专家表示,随着深水装备可靠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以前难以动用的深海油气资源被纳入开发计划。未来,能源企业将依托已经建成的海上能源枢纽和更加完善的海底天然气管网,基于更加先进的深水装备,持续加大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上篇: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下篇:西部大事 西部简讯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