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石河子市人民政府
概 况
石河子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独具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她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
她有着传奇的历史。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石河子新城。她有着独特的文化。由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等构成的60万石河子各族人民,来自五湖四海。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浓郁的集“开拓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于一体的军垦文化特色。2012 年12 月24 日,经中央编办批准,兵团将13 个农业师的名称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农×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她有着发达的经济。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已形成“以大型农牧团场为依托、以石河子市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貌的重要“窗口”。
她有着优美的环境。她以“军城”的特色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绿城”的特色赢得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又以“诗城”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区域位置
石河子(八师垦区、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师属农牧团场及厂矿分若干片块,分布在石河子、克拉玛依两市及沙湾、玛纳斯两县市境内。东北部在玛纳斯县境内与兰州湾乡及第六师新湖总场相接;南部由沙湾市山区直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界;西部在沙湾市西境与奎屯市相邻;西北部深入克拉玛依市境;北部濒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总面积6007 平方千米,有耕地2456 平方千米,余为荒地、沙丘、碱地、河滩。石河子市东以玛纳斯河床中心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北以石河子总场一、三分场的北界,东起夹河子水库西坝,西至总排干渠与蘑菇湖水库角相接处为界;西以石河子总场三分场、石河子农学院试验场和石河子镇的西界为界;南以总排干渠与两利渠交叉处,沿哈巴克沟,经三角架到十户窑向东延伸至玛纳斯河床中心,即石河子镇南界为界;北、西、南三面与沙湾市环接。东西最大距离19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6.7 千米,面积460 平方千米。城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 千米,西距边境重镇伊宁市549 千米。
自然资源
石河子垦区,南依天山,北临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冲积洪积平原、风积沙漠区。山区、丘陵区分布有辽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其他各区,昔日或为荒原、苇湖,或为碱滩、荒漠,现多已开垦,成为主要的农耕区。垦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 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巴音沟河5 条河流,各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中段的伊连哈比尔尕山脉,河流灌溉年度总径流量为 23.81 亿立方米。由南向北流至准噶尔盆地,地下水5.54 亿立方米。有水库16 座,设计总库容7.26 亿立方米。1964 年,大型水利建设工程与农田灌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形成能引、能蓄、能排、能灌、能控制的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良好的水土光热条件,既利于植物生长又利于动物繁殖。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瓜果、蔬菜,尤以棉花色泽洁白、纤维长、拉力强,畅销国内外;牲畜有牛、羊、猪、鸡。种羊场培育的军垦细毛羊,个大体重,毛细而长,达国际先进水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飞禽有鹰、莺、雁、燕、雀、鹊、野鸭、天鹅等20 多个品种,以白天鹅、夜莺为珍贵;走兽有鹿、黄羊、狐狸、野猪、野兔、狼、獾等 20 多种。野生牧草有 62 科314 属 567 种,可药用者 140 种;常见的乔木有杨、柳、榆,灌木有梭梭、红柳、沙拐枣等。南部山区有石灰岩,北部沙漠区蕴藏有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