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文/贾平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破50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开行量首次突破万列,中欧跨里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5-01/24/001449.html

等待处理…

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文/贾平凡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破5000万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开行量首次突破万列,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中吉乌铁路启动建设,中越跨境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钱凯—上海”的中拉陆海新通道实现双向贯通……近段时间,中国同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不断传来好消息。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机遇红利。

互联互通合作走深走实

前不久,中国海关总署先后出台15项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措施和16项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措施,提出合力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这是中国助推全球互联互通的最新实践。

“近年来,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主任谢来辉表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有利于推动全球创新、人才、资金、数据等优质要素流动,实现国内国际经济良性循环互促,为全球互联互通注入更多动能。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等框架下,从亚欧大陆到非洲、拉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合作走深走实,对维护国际产供链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积极构建绿色、创新等领域双多边合作新平台,国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中国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为引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主要国际合作平台;发起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机制化运行;推动达成《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发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建立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推动互联互通新领域的合作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契合全球南方发展诉求

互联互通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契合全球南方“赋能发展”的诉求。世界银行估算,全球28亿人面临不同程度的住房不足,10亿人缺少道路设施,16亿人缺少供电设施,数十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服务。发展中国家对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需求强烈。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布萨尼·恩卡韦尼表示,当前全球南方国家需要高质量发展,而快速的工业化、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的建设以及技术转移对其非常重要,这也能更好理解并且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福祉。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一方面有利于改善相关国家的生产生活条件,破解发展瓶颈,激发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谢来辉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指导原则,目前已被纳入联合国及有关区域性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全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度认可。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据吉尔吉斯斯坦媒体报道,中吉乌铁路项目将为加强中国和欧洲联系开辟新路径,有望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的示范项目。报道称,该铁路投入运营后,不仅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还将打通中亚国家与中国铁路网络相连接的通道。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夫尚·纳扎罗夫表示,该铁路项目将有助于物流、能源、矿业、农业等领域的发展。通过优化贸易循环,中亚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将得以加强。

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格拉登·帕平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思考全球如何发展和交流。在此倡议下,“软联通”所希望的是更加务实的合作,使各国充分参与全球合作平台,这种参与能够反映各国文化以及政策中的优先事项,同时找到更多方式保持互联互通。

未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互联互通合作值得期待。谢来辉表示,中国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全面提升务实合作质效,深化机制化体系化建设,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中国春节文化走进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