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文/许映明2023年5月,经笔者阅读,编辑王铁成先生撰写的全国各地城市历史人文景观为主体; 兼历史圣贤、时代伟人、山川名胜、节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5-02/11/001477.html

等待处理…

读王铁成的《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赋》印象

■文/许映明

2023年5月,经笔者阅读,编辑王铁成先生撰写的全国各地城市历史人文景观为主体; 兼历史圣贤、时代伟人、山川名胜、节日喜庆、地方人才、纪文等十多个题材的文赋、骈赋,共116篇,并发表于人民日报艺术网,新华网,中文网等六大媒体。在热烈庆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二十五周年之际,欣喜地又读到王先生撰写的一组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内蒙古,贵州,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十二篇赋文。二十五年前,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人民政府的一项战略国策,目的是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平衡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巩固国防,其战略意义重大。然细读通观王先生上述十二篇赋文,他将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地貌概况,地下资源,历史人文景观,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历史贤才名士轶事典故等,用赋文作了高度精准的概述。诚如王先生在《四川赋》第三段文撰写道:

人杰地灵,嘉才代续。嫘祖始蚕,抽丝编绢制裳;天府之父,遗泽万世堪当;仲翁施政,巴蜀文教之创;子渊擒藻,文赋绝代倜傥;长公观星,历法遗惠千秋;千两黄金,长门赋情未央;远山之眉,凤求凰欲断肠;子云投阁,陋室铭中思邦;子敕忠义,辞章藻丽斐光;王平将才,虎卧北境如狼;谯周独笑,蜀晋门徒盛昌;童山蠢翁,遭陷谪戍西疆;一代良史,三朝辞真义藏;天罡星落,针穿铢眼无双;雄浑苍劲,伯玉文启初唐;谪仙降世,鲲鹏遨历四方;苏门三杰,辞章妙笔飞扬;金马碧鸡,伉俪情笃情长。中华之将相,蜀中才人多。希贤革新,玉阶统军,仲弘诗帅,伯坚巧谋,福骈智深,瑞卿睿勇。援朝护国,继光以膺掩阵,少云烈火永生。

读上述王先生这段二百五十字的赋文,用字之古雅,对句则神摹意会没疑义,撰写此种文风境界,别有天地,此谓之文可载道一点都不过;其次,他精通史学,引古今贤人名士,英雄烈士共有三十人,正所谓用典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般。文赋,骈赋起源于汉,然经历了蹉跎岁月之沉浮起复,王老师不遗余力,积极探索,并付诸践行,为赋文植根神州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赋文的发展,功不可没。笔者也算是个赋迷,故通观王先生撰写的“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十二篇赋文” ,骈赋为主,文赋为次。而赋文除导语外,通篇基本对偶,押韵,行文流畅,音韵自然和谐; 其炼词熔典得当,读之似文如诗,美感十足,此乃是其笔力与心魂所至,诚如晋代论家陆机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此既抒发感情,又描述客体本质,人文情怀,地方风俗,读之爽朗通畅。然王先生赋文修辞之精辟,文史底蕴之深厚,阅历之见多识广,静心之治学,勤勉之奋进; 而崇骈偶,对句工,辞丰意雄,流丽斐然,并自觉顺应时代的政治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的精神风貌,文化特征; 其文学眼光,审美与现代语境等综合意识视野,是王先生撰写“西部十二省市”十二篇赋文成功出采的关键。其次,王先生撰写的“西部十二省市”赋文,篇幅控制千字前后,押韵正规,朗诵起来,犹如金杯碰玉盏,锵然清音阵阵而声远,且具有时代的美学特征,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此正是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深刻内涵与时代精神。

让笔者惊叹的是,王先生撰写的《陕西赋》第二段,将有历史摇篮之称的三秦大地,有古都之明珠,华夏之宝库美誉的人文景观,道教兴废,佛教禅事,各朝代皇室逸事等,一气呵成撰写了超千字大文。笔者摘录其中两百来字欣赏如下:

北魏道武,始建净觉之寺;大隋文帝,无漏迭之兴废;玄奘请经,以成法相之宗。舍利贝叶有供奉,大乘佛教为圣地。尊佛藏于塔下,壁画着于楼阁。进士及第,杏园有赐宴之恩,曲江有流饮之觞,雁塔有题名之荣。如来足迹,见之如拜释迦。天宝晚秋,诗赋名流千古。莲花藻井,远眺秦岭高麓。骊山晚照,幽王建骊宫,始皇有骊汤,汉武修离宫,开皇列柏宇。春寒赐浴,玉环恩宠至极。西安城墙,崇墉百雉。十八门雄列,十三朝古韵。城墙晚照,霞光夕辉。长乐东朓,俯瞰兴庆之宫;永宁南望,唯西安博物院;安定西觑,大唐西市熙攘;安远北顾,大明宫台沵迆;重檐斗角,回廊环绕,雉堞相望,瓮城环护,马道康庄,角台御外。

上述“一句十八门雄列,十三朝古韵”,王先生道出西安这座古城,承载着数千年文化沉淀的历史——西周、秦朝、西汉、新王莽新政、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繁荣昌盛。上面罗列十三个王朝更替,超越千年,其辉煌灿烂之光,时至今日的西安——雄伟壮观的宫殿巍峨,其气派非凡,而歌舞升平则沿着盛唐王都的文脉遗韵,依然风华再现,盛况空前。此笔者着重要强调的是,三秦大地,人杰地灵。黄河滔滔之水川流不息,养育了三秦人豪放与坚韧,豁达,开朗的秉性——看今日之西安的现代文明充满活力,其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世界各国朋友前来旅游观赏,诠释了今韵古风相得益彰,重现盛世之繁荣富强。由此可见,现今之西安不同凡响,其超群绝俗的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然王先生撰写赋文,与时俱进,赞古颂今,其赋文质感,审美情趣具有美学底蕴; 而他笔力之锐,视线之宽,无不反映在他文之积理,辨章析义之逻辑思维之中。

古人写赋文,由于其时封建制度与社会动荡使然,士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少赋文的主题表现出——悲怆之音,惆怅伤感; 换言之,以悲为美成为魏晋一些文人墨客撰写赋文的主旋律。然王先生,继承先祖(王羲之)的强大基因,他才思敏捷,思想活跃,自觉融入时代的政治,文化精神脉络,在当今文学领域,撰写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赋文而抒发情志,此在大中华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在热烈庆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二十五周年之际而歌颂——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内蒙古,贵州,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王先生此举,彰显他的家国情怀。此亦是当今每一位学人的立足点。当然,撰写文学作品是有时代性的,每一位学人,时刻必须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任,古为今用,吸取其精华,为我国的文艺复兴而撰赋文,其意义不言而喻。

笔者读了王先生撰写的十二篇“西部十二省市赋文”,给我总体印象是,其文铸语之工,炼意之巧,修辞之精,史学之通,此是文之大者也; 笔者着重要讲的是,王先生的赋文之美,是继承六朝文赋风格,且有晋代文赋大家陆机的文脉遗韵。陆机的文赋,是属于中华民族典型的骈体范文而立于千古不朽; 然王先生博综古今,臻其壸奥,开拓文赋这个体裁,在天高厚地的滋养中,必然是志存高远而彰显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鉴于王先生撰写了十二篇“西部十二省市”赋文,其思路清晰,自然能逮住核心内容而写; 然善写者则寓意透明,善品者则赏心悦目,且余味无穷。笔者一贯认为,撰文者若用情深切,文章自然打动人。王先生给我的印象是: 用山东人其热情豪爽的秉性,义不容辞地为全国各地城市历史的人文景观,用其大笔,深情纵横驰骋; 其百多篇赋文,其修辞达意丶其文采雅丽。然山之有脉,水之有源,王先生其赋文,文脉则来自古为今用丶来自他的精通史学丶来自他的家国情怀丶来自他的灵心慧意而绽放了各类赋文的光彩。笔者作为一个赋迷,对王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 因他不遗余力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功德无量!史上曹植撰写赋文47篇,而傅玄则创作了56篇赋文,西汉文学家枚皋曾撰写了120多篇赋文,而王先生笔耕不倦,志趣格高,在不长的时间里,撰赋文超140篇,此自古至今,也算凤毛麟角,估计没人超之。仰望金銮,品尝玉液,是士子之愿; 珠峰虽高,立志攀登,是毅力所在,王先生加油!

2025年2月8日于禅城季华园

作者简介:

许映明,笔名日月,1951年生于广东揭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专著:诗词本《红楼探微》、散文本《红楼随笔》、与马雪芬合著小说《红楼补梦》、评点本《共宴红楼最深处》、传述本《石头之子——胡文彬与红学》,策划诗歌辞赋《闲情雅集》;著作,红学,文学等评论文章共两百多万字。

上篇:西部大事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