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2025年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10周年,重庆与新加坡将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促进更多领域合作提档升级。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于2015年11月正式启动,是中国与新加坡继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主要涵盖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点合作领域。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孙熙勇表示,项目启动以来,重庆与新加坡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不断加强,通道建设成效显著,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项目323个、金额257.5亿美元;落地跨境融资类项目266个、金额213亿美元。新加坡成为重庆最大外资来源国。
孙熙勇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即将满‘10周岁’了,作为项目的运营中心,我们将与新方达成新十年合作共识,完善实体化运营机制,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孙熙勇进一步表示,今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10周年,渝新双方将全面推进10周年筹备工作,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促进更多领域的合作提档升级。
迭代升级项目未来发展规划。双方将共同编制发布“2026—2030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谋划推进新的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渝新跨境电商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重庆东站国际医疗综合体项目、南洋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生命科技城等重点项目,落地一批新的标志性合作成果。
深耕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双方将联合新方提升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水平,促成通道货运量超27万标箱,在金融领域实现跨境融资10亿美元以上,探索争取数字存托凭证、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合作试点;航空领域支持优化渝新航线时刻资源配置,实现往来两地旅客量20万人次以上。物流领域,启动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核心区二期建设,持续加密钦州港至新加坡港海运航线。信息领域持续拓展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应用场景,探索开展数字文化产品出口。
持续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合作。积极探索中新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推动在渝开展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打造渝新绿色航线,引导新加坡企业参与重庆能源绿色项目合作。
组织10周年系列活动。双方将联合新方发布“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十大标志性项目,组织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中新金融峰会、“新加坡·重庆周”和、“重庆·新加坡体验周”等重要活动。
201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在新加坡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全力支持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发展,同意选择重庆直辖市作为项目运营中心,将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确定项目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此外,双方还将积极探索中新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推动在重庆开展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打造渝新绿色航线,引导新加坡企业参与重庆能源绿色项目合作。
孙熙勇表示,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引导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促进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地区多层次、多模式、多方位的经济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