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数半导体技术基础能力已超韩国
本报讯 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了题为《三大改变游戏规则领域技术水平深度分析》的报告。该报告采样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半导体领域部分专家认为,中国多数半导体技术基础能力领域已超韩国。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称,过去10年间,中国政府主导及社会资本投资推动了半导体领域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并促成了现在的成果。韩国经济人协会称,半导体基础技术领域需要博士级人才聚集效应,同时需投入大量时间,这方面中国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薛 严)
七部门印发意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本报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着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培育发展更多创业主体。意见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全链条支持保障,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实施财税支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和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帮助创业者降低启动成本、减轻经营负担。加大创业融资支持,鼓励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扩大贴息支持范围、提高额度上限。做好稳岗扩岗支持,将不裁员、少裁员的创业主体纳入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范围,提高单户最高授信额度。强化社会保险支持作用,做好社会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工作,支持创业者跨地区流动。
(邱超奕)
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外贸领域
本报讯 笔者从海关总署了解到,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4年还创造了“三个首次”。作为外贸“主力军”,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5.5%。具体来看,第一个首次,是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持续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生力量。第二个首次,是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6%,占我国同类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至48.5%。第三个首次,是占我国消费品进口比重首次超过50%,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至51.3%,其中,在日化用品、水果等产品中比重超过六成。 (呼大腾)
中越合拍多部纪录片讲好友谊故事
本报讯 广西“中国—东盟合拍计划”扶持项目——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Ⅱ》近日在中越两国部分媒体播出,纪录片《发展之路》杀青后正在加紧后期制作,这是中越有关部门合拍纪录片庆祝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的成果。
今年是中越人文交流年。据了解,《友谊树长青》等多部讲述中越友谊纪录片已陆续播出。这些纪录片都选取精彩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诠释“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为中越人文交流年添砖加瓦。
(林雪娜)
内蒙古冷冻薯条首次出口日本
本报讯 一辆满载着22.8吨冷冻薯条的冷藏车,日前缓缓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启程。这批冷冻薯条将从天津港踏上远渡重洋的旅程,正式运往日本。“开拓日本市场是我们公司今年的重要目标,没想到能成功创下锡林郭勒盟冷冻薯条首次出口日本的纪录。”锡林郭勒盟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赵燕感慨。东乌海关监管三科科长王广迁表示:“日本市场向来以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著称,此次冷冻薯条能够出口日本,为锡林郭勒盟冷冻薯条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开了好头。”
(李爱平)
平陆运河牵引广西水运扬帆远航
本报讯 据广西全区港航工作会议透露,广西将加快构建以平陆运河为牵引的现代化水运物流新体系。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启动年,也是广西水运新格局构建的启动之年。广西将全力保障平陆运河建成运行,优化主干线大通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水运降本提质增效,培育港航新质生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平陆运河为牵引的现代化水运物流新体系。
(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