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图文/玉龙市人民政府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界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南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5-03/04/001554.html

等待处理…

玉龙:世遗三冠 植物王国

■图文/玉龙市人民政府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界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南连大理州剑川县、鹤庆县,西接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北邻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四川省木里县。有1街道6镇9乡(含3个民族乡),104个村(居)委会,1313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48万人,城镇化率39.28%。其中,乡村人口13.65万人。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苗等十个世居民族,具有“纳西族聚居、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人口19.63万人,占总人口的85.65%。其中,纳西族人口12.66万人,占总人口的55.23%。县人民政府驻黄山街道,海拔2392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

地域广阔,气候宜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北高南低,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12千米,总面积6199.59平方千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高原山区多山少田的格局显著。为南温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3℃,年日照时数2411.7小时,年降雨量968.2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鸣音镇洪门村江边四组,海拔1370米,相对高差4226米。

资源富集,文化灿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顶桂冠,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富集县,丽江市75%的旅游资源分布在玉龙县。

生物、矿产资源丰富。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云南省重点林区。有植物274科1206属4481种、药材2000多种,被誉为“高山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滇金丝猴、云豹、中华秋沙鸭、云南红豆杉、玉龙蕨等珍稀物种。有金、铜、铁、煤、大理石、花岗石等9类28种矿产。

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水资源丰富。金沙江干流流经县境3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3.9亿立方米。径流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38条。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538亿立方米(不包括金沙江过境流量)。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大型电站中的“一库四级”在县境内,总装机容量达1280万千瓦,梨园、阿海两座电站已投产发电。全县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万千瓦,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79万千瓦,建成小型水电站12座。太阳能、风能资源也极具开发潜力。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有中国首批5A级景区、国家冰川地质公园玉龙雪山;有长17千米、相对高差3896米的世界最深峡谷虎跳峡;有“滇省众山之祖”、国家地质公园、“北半球珍稀濒危物种避难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有“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的万里长江第一湾;有“环球第一树”万朵山茶;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美丽河湖拉市海;有太安万亩高山花海田园风景等。被列为“中国生态魅力名县”“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县域内共有A级景区16家。

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地处滇、川、藏经济文化交汇带,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祭天、祭祖、“三多”文化独具特色。纳西古乐乃“天籁之音”,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白沙壁画、宝山石头城、金沙江岩画、茶马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古街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各民族勤劳质朴,能歌善舞,民间文学、民族歌舞、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异彩纷呈。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本主教、毕摩教在境内和谐共处,宗教文化各具特色。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玉龙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纳西族较早迁居的地方。这里曾是唐朝、吐蕃和南诏的“逐鹿”之地,亦是忽必烈率蒙古十万铁骑南征大理国的“元跨革囊”之地。是以“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的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还是红军长征经过、渡江之地,是滇西北革命的摇篮,是革命老区。

基础完善,交通便捷。玉龙县城是丽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中心城区总规划面积9.98平方千米,建成城区面积8.8平方千米。一座具有遗产地特点、纳西族特色、新时代特征,集山、水、田、城、文化共生共融的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崛起,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玉龙公路四通八达,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路网。全县境内公路里程5200公里(国道、省道555.585公里,县道633.809公里,乡道418.69公里,村道3591.9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18公里,二级公路159.782公里)。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区县分设以来,全县生产总值由6.02亿元增加到118.48亿元,年均增长11.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3亿元增加到6.77亿元,年均增长17.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47亿元增加到44.69亿元,年均增长1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00元增加到3657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7元增加到17479元。2023年,县域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5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9亿元,增长3%。于2018年9月在全省贫困县中首批摘帽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如期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庄严承诺。县域贫困治理创新经验列为全国典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玉湖村农旅融合奏响“田园牧歌”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玉湖村高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列为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克难奋进、开放包容”的玉龙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友人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考察交流、投资创业!

上篇:西部大事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8082号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