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盘州市人民政府
在云贵高原中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盘州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魅力。它不仅是贵州西部经济重镇,更是新时代浪潮中极具潜力的投资热土,凭借资源优势、产业体系与投资环境,吸引着各方关注,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与投资前景。
一、地理交通
盘州境内山峦起伏,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奇峰、溶洞等景观星罗棋布。其气候宜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71天,日照1593小时,降水量1390毫米,为宜居城市建设与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盘州自古就是交通要冲,有“滇黔锁钥、川黔要塞”之称,如今更是西南交通枢纽。沪昆高铁穿境而过,让盘州快速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大幅缩短与外界时空距离。以红果主城区为核心,南昆铁路、水红铁路(含盘西支线)构建起客货运铁路网,保障物资与人流往来。公路方面,沪昆、毕水兴高速公路在红果城区交会,320国道、246国道等干线公路纵横全境。在建的盘州官山机场预计2027年12月通航,届时盘州将形成辐射东盟、成渝、珠三角等地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为经济腾飞助力。
二、资源宝库
(一)能源矿产
盘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0余种,煤炭尤为突出,探明储量127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分别占六盘水市、贵州省的60%和15% ,是“黔电送粤”的关键电源点,享有“煤电之都”美誉。境内汇聚众多大中型煤电企业及地方煤炭企业,煤炭产业长期是经济支柱。
近年来,盘州顺应环保与能源转型趋势,推动煤炭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煤矿企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如采煤机智能切割、放顶煤作业自动化等,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大力发展清洁电力,盘江新光电厂投产,盘南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推进,电力装机规模达862.87万千瓦。
(二)特色农业
盘州宜林宜牧土地373.5万亩,占比61.3%,宜耕地145.5万亩,占比23.9%,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其特色农产品丰富且优质,保田生姜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妥乐白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刺梨、核桃、红枣等也逐渐崭露头角。盘州通过引进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与拓展销售渠道,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经济新亮点与农民增收途径。
(三)旅游资源
盘州生态优美,是世界古银杏之乡,拥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哒啦仙谷景区花海与骑行道吸引游客打卡;盘州西冲玉带旅游度假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丹霞山古寺钟声悠扬;“盘县大洞”“新民鱼龙化石遗址”承载悠久历史;“双凤古城”古朴典雅;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是重要红色教育基地。此外,彝族火把节、布依族歌节等民族节日及民间舞蹈,展现了多彩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游客。
三、经济发展
(一)传统产业
煤炭产业在盘州经济中地位重要,2024年预计原煤产量5200万吨,精煤产量1200万吨。盘州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智能化矿山,延伸产业链发展煤电一体化、煤焦化、煤化工等产业。如盘州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落地,宏盛焦化技改推进,天能焦化满产达产,2024年焦化产量达248万吨。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第四大工业产业,2024年规上能矿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产值预计增长15.1% ,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新兴产业
盘州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迅猛,遴选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项目与平台,如盘州上纸厂煤矿5G+智能煤矿技术支撑服务等项目申报优秀案例。新能源产业进展显著,盘南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技术经济指标领先,光伏、风能等项目有序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也有新突破,贵州伟豪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印制集成电路板项目建成投产。
(三)经济数据
2024年,盘州地区生产总值达734.56亿元,同比增长4.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8.9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81.22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274.36亿元,增长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数量稳步增长,展示出强劲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
四、未来展望
未来,盘州将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工业领域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农业方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精深加工;旅游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产品。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盘州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成为西南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城市与企业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