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悦 董泽扬 焦思雨 李安琪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日,笔者走访重庆、宁夏银川等地,记录下外国友人眼中的乡村好“丰”景。
“政府把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让乡村特产获得走向更大市场的机会”
重庆渝北,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演播室。
“火锅、串串……提起重庆美食,你会想到什么?”演播室内,重庆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外籍专家、主播亚历克斯理好台本,开始节目的录制。
2019年,加拿大人亚历克斯第一次来到重庆。繁华的街景、丰富的美食、便捷的游览体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巫溪县大河乡村民的乐观和友好更是让他称赞。“那里的村民见到我这样的‘洋面孔’,也会热情地用英语说‘你好’。”亚历克斯说。
后来,亚历克斯留在了重庆,见证并记录重庆乡村振兴的故事,“我想将眼中的重庆如实记录下来,破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地处三峡库区的巫山、奉节、云阳三县,从没有铁路一举迈入“高铁时代”。“我当时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记录。这条线路穿越崇山峻岭,简直是奇迹之路!”回想起当时的探访场景,亚历克斯依然心潮澎湃。
从郑渝高铁到“背篓专线”,再到正在建设中的重庆东站;从公路到高铁,再到飞机——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将重庆乡村与全国乃至世界相连。巫山脆李、奉节脐橙、城口腊肉等特产走出当地的赶集场,搭上了高铁、飞机,行销全国、走向世界。亚历克斯感慨道:“道路代表着机会。中国政府把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让乡村特产获得走向更大市场的机会。”
不久前,亚历克斯前往渝北区兴隆镇一家草莓园探访,看到了重庆山地高效农业的生动实践。“用重庆话说,这里都是‘鸡爪地’‘巴掌田’。”亚历克斯说,当地积极打造高标准、宜机化农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科技助力耕作效率提高,当地富民产业走上了科技之路”。自那之后,亚历克斯便常常到兴隆镇逛乡村、摘果蔬,“见证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近5年来,亚历克斯与团队成员一起,制作了近百个介绍重庆的视频,其中许多视频的拍摄深入乡村,让外国观众看到重庆“赛博朋克”之外的另一面。
“很多人看到我的视频后会评论:‘嘿,我也想去重庆瞧瞧’。这些留言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这份事业的决心。”亚历克斯说,“我想通过一个个视频,把重庆乡村的发展完整、全面地展示给世界。”
“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员工们的收入更多了”
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
“在我看来,这里就是葡萄酒最好的产区。”葡萄园里,出生于法国波尔多的吉利自豪地说。
吉利一家三代从事葡萄酒酿造工作。13年前,已是宁夏女婿的吉利来到中国,与妻子一起在银川市贺兰县金山村创办了“宁夏银色高地”酒庄。在这里,他参与并见证了葡萄酒产业给当地乡村带来的发展变化。
“刚来的时候,这里遍地沙石,连一棵树都没有。”吉利回忆道。如今,当地“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好,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300多家酒庄在贺兰山脚下诞生,这里成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热土,很多人的命运因葡萄酒产业的兴起而改变。”吉利说。
“以前想买奶油、奶酪等,我要专门开车去银川,但现在村里的餐厅、商店里应有尽有。”吉利说,村里通了硬化路,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升级换代,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农村公路修得越来越好,对于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意义重大,这也是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
走进酒庄展示区,一面照片墙映入眼帘。54张照片中,主人公们站在自家大门前,手握农具,笑容自信舒展。他们都是在酒庄工作的农民,朱志和就是其中之一。朱志和是西海固移民,原先以种菜为生,来到酒庄后学会了开拖拉机、维修电路等技能,如今俨然成为酒庄的半个管家。吉利说:“酒庄的员工基本是附近的村民,其中大部分从西海固移民过来,之前日子过得清贫。现在,他们在酒庄从事种植、酿造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纷纷涌向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甚至很多留学归来的年轻人以及国际人才都主动选择留在这里。”吉利表示,葡萄酒产业带动了原料供应、包装、物流、文旅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人才前来创业发展。
“除了葡萄酒外,我们还不断拓展酿酒种类。这两款酒是由我们员工自家种植的大米和苹果酿制的。”吉利拿出两瓶酒自豪地介绍道,“它们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员工们的收入更多了,真正实现了产业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看着金山村日益富裕、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吉利感慨,中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定能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中国政府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相信,中国乡村未来会更加繁荣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