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兴义市人民政府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素有“三省通衢”“黔桂锁钥”之称。
地理环境与人口民族
兴义市辖区总面积2911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属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峰丛地貌。这里地跨东经104°51'-104°55',北纬24°38'-25°23',东与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兴仁县、普安县和盘州市连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兴义市常住人口为100.41万人,户籍人口96.49万人,有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28%。
气候生态与宜居环境
兴义气候绝佳,生态宜居,平均海拔1200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生态带。年均气温16℃,全年晴好天气200天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30000多个,空气指数优良天数达到10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空气罐头”“小春城”,是居住、养生、养老、养心的最佳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1.02%,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利于健康、疗养、运动、休闲和人居,曾先后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等二十余张亮丽名片。
交通区位与经济发展
兴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贵阳、昆明、南宁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可同时承接多重辐射。境内南昆铁路及汕昆、惠兴等四条高速横贯市境,兴义环城高速建成,盘兴高铁建设顺利推进,还有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西南成品油及天然气管道工程投用,形成了“五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互联互通。
在经济发展上,兴义成果斐然。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3.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69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362.57亿元,增长3.1%。从产业结构来看,兴义正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经济方面,兴义从改革之初以供水供电等民生国营工业为主、基础薄弱的状况,逐步发展为如今以煤炭、电力、冶金、白酒等行业为支柱产业。2024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6%。分门类来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4.2%;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7%;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7.1%。
兴义的第三产业同样发展迅猛。其中,文化产业、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境内拥有中维金州翠湖宾馆、兴义富康国际酒店等五星级酒店,贵州峰林悦山酒店等四星级酒店,以及兴义商城、欢乐橙购物中心、汇金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2024年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9.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5.0%,住宿业营业额增长5.1%,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9%。“流光溢彩夜金州”夜游品牌愈发响亮,星光里旅游街区、万峰林乡愁集市等夜间消费业态不断壮大,夜间经济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兴义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商贸强市”建设,抢抓“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向群众发放补贴1.74亿元,拉动消费11.94亿元。
兴义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2024年综合经济实力排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5位。其经济发展正朝着多元化、高质量的方向稳步迈进,持续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旅游资源与特色景观
兴义地处中国西南黄金旅游线上,旅游资源丰富奇特。万峰林景区,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峰林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徐霞客曾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马岭河峡谷有“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之称,峡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景色极为壮观。此外,还有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湖面宽阔,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景色迷人。
历史文化与社会事业
兴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的“摩教”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苗语、布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也保留着独特的文化印记。
在社会事业方面,兴义市拥有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还有众多中小学,教育资源较为丰富。2022年专利授权数达608个,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方面,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黔西南州博物馆、贵州龙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为人们了解兴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提供了窗口。
兴义这座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正不断绽放出迷人的魅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