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zb.xibunews.com/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文/吴 浩 余 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净增16.4万户,增长6.4%;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达46.3%。截至2025年
http://szb.xibunews.com/m/content/2025-07/08/001945.html

等待处理…

内蒙古民营经济活力从哪里来

■文/吴 浩 余 健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净增16.4万户,增长6.4%;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达46.3%。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经营主体发展到295.12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突破280万户,同比增长5.6%,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4.93%。

在民营经济基础并不雄厚的内蒙古,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从哪里来?

精准助企纾困

内蒙古始终将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2024年6月,自治区出台8类20条具体措施,内容涵盖清理限制政策、优化办事流程、畅通融资渠道、支持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直击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问题。今年以来,内蒙古在全自治区范围开展助企行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位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的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内,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产线已顺利投产。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裴植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进入平稳生产阶段。”谈及公司落地包头的原因,裴植介绍,一方面是看中包头“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发展机遇,以及丰富的稀土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被当地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所吸引。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公司多次受邀参加当地重要会议,深入了解了各项政策以及有关规划。

奶业作为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受国内市场变化影响,面临阶段性发展困境。在伊利集团副总裁韩飞看来,企业唯有在自主创新领域加快突破,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奶业振兴行动,将乳业纳入科技‘突围’特色点位,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助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一体化推进乳业科技突围工程和创新能力建设。”韩飞表示,乳业科技“突围”已取得多项技术突破,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转化应用2项关键技术成果,支持4项新产品开发,建立1项全国领先的检测方法,相关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增收5300万元。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强化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服务力度,确定48家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指导各盟市确定427家盟市重点民营企业,并建立重点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工作机制,为每家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同时,建立民营企业诉求解决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实现民营企业提出诉求和提交资料全程“零跑腿”,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释放金融“活水”

针对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老大难”问题,内蒙古在助企行动中着力强化金融服务,将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提振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关键举措。

走进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九州智算中心机房,智算设备高速运转。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洋介绍,项目已建成668个24千瓦机柜,可部署20000P人工智能算力,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可靠的算力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电力供应中绿电比例超过80%。

“智算中心建设资金投入大,急需融资补充。”白洋说。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呼和浩特市以及和林格尔新区多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搭建起银企沟通合作的桥梁。“我们在项目启动时就与兴业银行和林格尔新区支行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贷款方案。目前贷款已顺利发放,成功填补了项目资金缺口。”

截至2025年4月末,内蒙古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984.3亿元,较年初增加127.3亿元。同时,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今年4月份,全自治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63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支持民营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418亿元。

白洋认为,当前银行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显著加大,产品更加丰富,手续更加简便。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地区融资成本仍相对较高,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希望能引入更多普惠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乔瑞表示,应推动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考核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契合民营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分担资金,与融资担保平台、金融机构构建风险补偿机制。

厚植发展沃土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连续4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新年首要任务。

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机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档案管理平台3.0版本日前正式上线。该版本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建设中的应用,推动数字档案建设实现优化升级。

“我们享受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累计获得各项政策资金500余万元,为企业产品研发、人才招募、队伍建设、设备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时机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徐晓明表示。在政策扶持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将约10%的营收投入科技创新,成功研发出智慧档案、智慧基层治理、智慧公寓等领域50余项知识产权成果,目前均已投入市场,每年为企业带来近10%的收益增长。

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分级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构建起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累计受理民营企业反映问题诉求811件,已办结631件,办结率达77.8%;各盟市、旗县累计受理问题诉求3322件,已办结2804件,办结率为84%。同时,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欠款要账难、政府承诺兑现难这3类民营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上,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解决。

“开展助企行动,核心就是要实实在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将坚持问题导向,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坚持项目为王,当好贴心服务的‘店小二’;坚持政策发力,当好政策指导的‘辅导员’。及时梳理民营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细化落实举措,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表示。

上篇:没有了
下篇:西部大事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