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划:张海燕 撰 稿:陈继操 杨稳玺 张开奇 陈湘飚 王 涛 李 振 李艳娟 梁瑜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遵照总书记指示,西部各地全方位、全向度促进民族“三交”,各民族和谐发展、和睦共处的动人场景在西部大地上竞相绽放。
吉林延边
用服务保障解锁新格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以核心景区提档升级为重点,坚持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探索新模式,持续释放文旅双向赋能合力,深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建立决策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性文件,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定期召开旅游工作专题部署会、全面加强对旅游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重点围绕业态、场景、路径对发展民俗旅游作出系统谋划和重点部署。
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开发“旅游+”模式,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具有特色的地域符号创意融合,使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发民俗服饰体验、民俗文化展演、民俗美食制作和民族体育项目互动等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健全规范管理机制。成立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民俗旅游为核心的工作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着力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完善旅游促“三交”基地讲解员培训管理机制,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培训,提升讲解员知识储备、锻炼讲解技巧,不断提高旅游促“三交”基地讲解员队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创新文旅营销策略。扎实推进“新兴消费城”“青年延吉”建设,策划推介“遇见延吉·遇见美好”主题,广泛发布“青年延吉·未来可期”“美食攻略”等旅游宣传短视频,积极对接《奔跑吧》《燃冬》等综艺影视节目录制,打造宣传延吉“大流量综合体”。
加强文旅服务监管。出台《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文件,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创新开展“食尚延吉”餐饮店、“金口碑”酒店、“示范民宿”等评选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强化文旅要素保障。在城市出入口、景区景点开展咨询引导、“延吉好声音”讲解等志愿服务;免费开放人才驿站,组建出租车保障分队,增加高峰时段公交线路和班次,强化人员密集场所警力部署,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出游环境。
青海西宁
产业融合助力民族交流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不断健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搭建起各地区、各民族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网络。
加快绿算产业聚集发展。发挥青海大学国家无锡超算西宁分中心资源优势,依托AI大模型底座链接“五大市场”等行业数据,搭建起绿色算力交易服务平台,为各地企业提供合作交流机会,并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合作,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研判和数智推算等方面的深度交流。
走好低碳零碳发展新赛道。搭建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打造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农畜产品扩输及农牧产业补链,引进万吨纳米级超级食品加工等企业,发布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首张农业碳汇碳票,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让各族群众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凸显文旅产业孵化带动。搭建立足本区、服务全省的青唐城文旅产业孵化平台,谋划以康养小镇、冰雪小镇为核心的青唐不夜城,招引商户218家、酒店14家,在全区辐射招引知名品牌在青首店60家,盘活闲置资产30.25万平方米。将西宁本地特色文化注入商业空间中,匠心打造西宁首座IP艺术购物中心——城北吾悦广场,实现宝葫芦、百草滩羊等213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西宁市城北区,诸葛开店、山海错火锅等60家知名连锁品牌首进西宁,让各族群众共同体验融合了本地特色文化的商业氛围。使各地域、各民族在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产业融合中不断助力民族交流走向深入。
聚合全社会创新创业力量,积极引进并培育创新创业龙头企业,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力量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加快新质生产力孵化引领。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要求,全力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壮大规模,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科技型企业169家,让各族创业者和从业者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联合体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为攻克难题提供多元视角,促进各民族在科技研发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
激活打通政校企绿色通道。组建政产教融合学院,建设以政府服务、企业对接、青年创新活动为一体的平台,为各族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引导社会新阶层协同带动。构建股权投资基金生态圈,支持双创项目及企业发展。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谋划打造北川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抢抓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建设,招引11家头部企业入驻北川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社会新阶层人士的交流合作,为社会协同创新凝聚民族力量。
广西贵港
让“石榴花”绽放校园
在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操场上,体育老师徐金华和他的学生正在备战校运会。只见学生左手紧握绣球,右手绷紧系绳,将绣球逆时针转动一圈后,向高空抛出,绣球正中对面同学的背篓。
“从建校起,学校就把背篓接绣球、竹竿舞、三人板鞋接力等民族体育运动引入学校教学工作中,学校每学期安排16节课,专门教授学生民族体育运动。校运会还开设了趣味运动项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徐金华说,学生在运动中不仅能学习技能,体验民族体育文化,还能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荷城初级中学创办于2011年,是一所多民族学校,壮、瑶、苗、侗、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33.50%。该校倾力打造“红荷莲心”育人品牌,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开设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和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除了开设民族课程外,我们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建立声乐社、美术社、朗诵社、文学社等社团,多渠道、多形式传承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艺术和语言,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民族文化。”荷城初级中学校长秦海锋说,学校未来还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教育工作主线,不断拓展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校园之中、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川成都
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委牢固树立大统战使命意识,充分发挥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聚焦强化功能、加强引领,全面加强统战工作力量建设,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全区统一战线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2023年,武侯区委、区政府发布《武侯区做优做强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功能实施方案》,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加强,不断助力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建设。
武侯区委统战部主动发挥牵头作为,形成合力,强化实践引领,推进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辖区多民族聚居的实际,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社区老党员工作室等多方面力量,打造了“诸葛讲坛·石榴籽专题讲座” ,制作关于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发展简史专题系列邮展。组成民族团结宣讲团,结合宣传对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讲好一个故事、赠送一份礼物、营造一片和谐、欢度一个节日、同唱一曲主旋律等活动,切实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活动、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之中,确保思想政治引领具体化、实践化、精准化、常态化、实效化。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营造起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努力为武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同时, 武侯区还组织辖区 “两代表一委员”、共建单位代表、宣传志愿者和社区各族群众,从人大立法、司法公正、公民守法三个方面进行宣传,增强人大代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通过搭建学习机关实践活动载体和社情民意平台,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把统战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统战工作片区联盟运行质效,全区广大统战成员凝聚奋进共识,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武侯区浆洗街道人大由此为基础,创新的 “1234”工作法得到了四川省内外人大常委会领导充分肯定。3月13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纯一行到浆洗街街道考察调研,对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基本情况、工作模式、活动开展、经验做法等情况进行了解。
云南昆明
以节庆节日促进民族融合
“我在村里生活了80多年,从没见过村里来了这么多人。”禄劝县乌蒙乡乐作泥村委会大渣村村民84岁的老人白天兰感慨地说道。今年五一假期,乌蒙乡首届“天天泼水节”活动在大渣村热闹开幕。各族群众手持各式泼水“武器”,参与泼水“大战”,漫天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伴着“带劲”电音此起彼伏,共享这“泼”天的快乐。
五一期间,禄劝县举办了轿子山文化旅游节,共开展了12场规模以上文化活动,吸引了5.9万人参与,全县接待游客总数达到20.84万人次。禄劝县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持续推动文化教育和引导工作,让传统节日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使禄劝成为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的交融之地。
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既是禄劝县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成果的窗口,也是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禄劝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节庆活动和“节庆+文旅”结合的方式,实施“节庆品牌打造”工程,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节庆活动的各个环节,整合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手工艺等多元要素,举办了轿子山文化旅游节、集体民族婚誓、杜鹃花海乡村旅游节、火把节、花山节、“村BA”等30场次的节庆活动,推出民族服饰展演、美食品鉴、农事体验、文艺汇演、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游客参与度,让各族群众在游玩过程中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实现“以节凝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同时,禄劝县通过实施“文化内涵植入”工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景区建设中注入“旅游+文化+民族”元素,打造旅游促“三交”进轿子雪山“云南样板”,建成轿子雪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教育馆,打造四方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整合转龙中山楼、蒋氏宅院,深入挖掘六祖分支、改土归流等各民族“三交”的历史内涵、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内涵。
禄劝县深入挖掘和开发各民族“三交”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推出文物古籍展、革命历史展、书画摄影展、脱贫攻坚纪实展,搭建旅游景区和村镇民族团结大舞台,展示民族刺绣、羊毛花毡画染、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红军长征过我家》《渡江记》等一批文艺精品,讲述巧渡金沙江、轿子雪山、大国重器、脱贫攻坚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禄劝县因此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在禄劝县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各族群众共同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在欢声笑语中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四川雅安
践行“三有”服务,助推协商共治
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各族群众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平等参与本地区各项事务,县域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零发生,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一是民族事务管理有思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乡贤等力量,以30户为基本单元格,构建“五防两保促发展”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二是回应急难愁盼有成效。创新成立“急难愁盼”速办中心,帮助群众快速有效解决问题。已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办结各族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62件、满意率达100%。三是矛盾纠纷化解有办法。整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力量,创新实施“三官一律一员”下基层活动,并建立“德古”“路吉达克”等民族调解机制,县内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成功创建为省级法治示范县,新民藏族彝族乡海尔村“村级议事”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作为最先获批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团结与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三个走在前列”,即: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走在全省民族地区前列,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和效益走在全省民族地区前列,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步伐走在全省民族地区前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出了积极表率。
宁夏吴忠
做“活”文旅场景
“让文旅资源‘活’起来,关键在于保证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而这正是美食的最基本功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学军说,吴忠市共举办三届早茶美食文化节,吸引客流量240万人次;以香丁丁早茶拉面为代表的品牌早茶店节假日时,外市县食客占40%以上、宁夏区外占10%以上。“一壶八宝茶、三四碟现调小菜、七八份精致面点……早茶不仅仅是体验美食文化,更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天南海北食客共聚一堂,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就在感受特色美食、畅谈人生快事间悄然开展。”
“美食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通过美食吸引游客,可以有效提升各民族交流水平,而要想进一步拓宽各民族交往空间,则需要打造出一条条精品文旅线路,给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参与机会。”王学军说,在以美食资源揽客的前提下,吴忠市布局了“一核三带”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精心开发了“民族团结薪火相传”“听红色故事”等32条特色旅游线路,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5个,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除了早茶文化外,游客还可以在吴忠身临其境感受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力争让壮美山河、历史遗迹讲故事,让游客在游玩中感悟到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厚重历史。”
“品美食、逛美景都是让游客直观感受,‘以物叙事’不说教;而让游客‘听故事’‘动动手’则是我们做‘活’文旅资源的关键一步,用特色文旅产品来丰富各民族深度交融内涵。”王学军说,吴忠市创作了《红色记忆》《兰花芬芳》等一批文艺作品,培育了盐州胡旋、黄河谣、游九曲等一批演艺及体验项目,推出了八宝茶、手抓羊肉、精艺裘皮等一批非遗产品。“调动起游客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动手中感受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内蒙古呼和浩特
唱响“北疆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认真梳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域文化特色,把文化注入景区景点、旅游产品。一是精心筹办文旅系列品牌活动,举办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烧卖美食创意大赛等文旅活动,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二是按照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定位,继续提升大盛魁博物馆集群,打造大盛魁文化博物馆在第四十八个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开放,并积极申报大盛魁博物馆集群评选3A级景区。三是充分挖掘利用非遗深厚的文化内涵,重点将13个区级非遗项目申报为市级非遗,推进中国烧卖美食街申报为市级非遗特色街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景区。四是打造蒙古族药香制作技艺、蒙古族金银器镶嵌制作工艺、皮艺(蒙古皮画)3处非遗工坊,以“沉浸式+研学”形式,体验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五是诠释好北疆文化,推出文艺精品。打造文旅创意演艺精品项目,推出彰显时代特征、玉泉特质的精品。重新创编《千秋昭君塞上情》《万里茶道万里情》沉浸式剧目,在景区常态化进行演出。打造昭君IP,弥补大型演绎剧目空白,丰富旅游产品。六是以加强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土默特文庙为载体,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全力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今年截至目前,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已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七是持续提升玉泉造物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研发更新文创产品打造特色文创店。研发了福地玉泉、玉泉印迹、玉见昭君、玉泉福袋等6个系列文创产品。设计专属玉泉印迹的50余款文创章、冰箱贴、昭君手办等产品讲好玉泉故事,唱响“北疆文化”。
贵州六盘水
聚焦互嵌式发展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坚持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营造了各族居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氛围。
搭建交流平台,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地域的青少年群体特点,建立各族青少年“三交”长效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实践三个平台,分级分类抓好对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全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现课程融入全覆盖。在全区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合唱比赛、书法比赛、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28批次113场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推荐各民族青少年参加全国各族青少年同心营贵州分营活动,与大连市、中山市365中小学结成“结对帮扶校”,组织双方学校青少年参加少年宫、夏令营等体验式交流活动,让各族青少年深刻感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精神面貌更加自信自强的变化,各民族团结和谐亲如一家的变化。
优化社会治理,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与江苏省锡山区签订了红石榴就业行动协议,探索以“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增加和谐”为目标的对接联系机制,为少数民族融入城市、安居乐业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条件。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阿娄社区、住武社区等13个社区打造成多民族、嵌入式社区。让各族群众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方面享受均等化、同城化政策。不断提升基层养老、医疗、托幼等服务能力,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打破空间壁垒,变“小聚居”为“大家庭”,变“小家园”为“共同体”。在沙龙社区率先开展“社区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围绕新市民、新业态、新治理“三新”发展,建立民族之家、百姓大舞台等活动阵地,举办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真正实现志愿相助、邻里互助,干群相融、民族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