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4年2月2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欢天喜地西部年 博物馆里过大年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物馆里过大年

■本报综合报道

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期间,即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0%(2023年接待观众3704.86万人次)。其中,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西8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8500余个,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

多地文博场馆围绕龙年主题开展“博物馆里阖家游”“春节游览学知识”等特色活动,呈现“大有大的热闹、小有小的品质”的格局。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西部年”的“主场活动”。

陕西 西安延安齐争辉

笔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春节假期8天(截至2月17日18时),陕西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游客733.59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29%。

春节假期,陕西推出“陕西邀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妙趣横生的文物展、新意十足的互动活动、丰富多彩的趣味打卡等上千场年节活动在各文博单位开展,为游客了解陕西提供了良好平台。在陕西省直文博单位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2.5万人次,秦陵博物院接待游客约49.85万人次,碑林博物馆接待游客约4.03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接待游客3.32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游客约3.55万人次。

春节假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登上热搜,盛唐风韵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西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214.4万人次。其中,西安博物院接待游客10.8万人次,西安钟鼓楼博物馆接待游客14.2万人次,西安事变纪念馆接待游客3.4万人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西安半坡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4万人次。

笔者还了解到,延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70.44万人次,榆林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95.91万人次,宝鸡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45.53万人次,咸阳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及景区共接待游客27.79万人次,铜川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12.21万人次,渭南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67.38万人次,汉中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27.73万人次,安康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36.9万人次,商洛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43.5万人次,韩城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17.99万人次。

春节假期,陕西各文博单位按照各级文物部门统一要求,制定相关应急措施,周密部署节日期间各项工作,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大安保执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和游客安全;严格执行假日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一线工作人员尽职履责,全力应对春节客流高峰,圆满完成接待工作。

新疆 享受假日文化盛宴

农历大年初三,笔者步入乌鲁木齐博物馆的大门时,看到整个展厅被装饰成一片红色海洋,红灯笼、春联和福字装点其间,喜庆的气氛弥漫其中。展览的主题是迎接龙年的到来。观众们欣赏着馆藏的相关的文物,如玉器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民对新年的期待与向往。

此次“博物馆里过大年”主要设置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互动类(设置NPC),体验类(体验新春文化习俗),展演类(器乐、戏曲、舞蹈),其中,最吸引人眼球当数展演类,包括《九州同》《飞天舞》《传统婚俗》《年画娃娃》《新春贺岁》等,让观众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让观众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美妙,表演者王雅旭说道:“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更是让大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从大厅移步至三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年货”。年画拓印摊位前,身穿汉服的工作人员,完美呈现中国传统年画制作,向观众展示着其精湛技艺。

戏台区内,秦腔、戏曲等好戏连轴登台。秦腔折子戏片段《卖酒》,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民众在喜庆、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更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国人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庆祝这个节日。而“博物馆里过大年”展览活动正好为游客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欣赏文物、学习传统文化。

演出间隙,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介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人民群众团圆欢庆祈福等美好祝愿,诠释好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观展游客王丽森说:“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演出,此次活动不仅让我大饱眼福,还让我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青海 博物馆里来寻宝

这个春节,青海省博物馆举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龙’行青博一一博物馆里来寻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欢乐祥和中度过春节假期。

在历史文物展厅里展出很多不同时期具有龙元素的文物,有“龙纹瓷盘”“龙纹马鞍”、双龙戏珠图案藏毯等,其中这件“鎏金铜如意龙纹马鞍”无论是材料、形制、工艺等方面都十分精湛,此件马鞍上面的纹饰为舒展盘旋的行云龙纹,中间部分是摩尼火珠,马镫顶部饰以镀金镂空龙首图案。这件马鞍造型独特、华丽珍贵,吸引着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青海省博物馆讲解员马鸿雯表示:这件文物我们光从正面看就能数到有八条龙的造型。上面的鎏金铜如意龙纹的装饰也是有着深远寓意的,龙代表着皇家的权威和力量,如意则代表着事事如意、吉祥平安。

在非遗文化体验区,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新春红灯笼,亲身体验雕刻印刷的乐趣。博物馆还准备了春联及福字,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书写饱含吉祥祝福寓意的春联,现场翰墨飘香、喜气洋洋。

游客王佳颖表示:这个二龙戏珠把传统技艺跟传统文化能够进行一个有效结合,正好也是龙年,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游客耿永琪表示:我今天做了一个漂亮的红灯笼,在博物馆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更多历史文化,让我们过一个有知识的年。

四川 人文寻故今追昔

2月16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甲辰龙年“人日游草堂”活动,祭拜诗圣杜甫,以表达对诗圣杜甫的深深敬意。据悉,“人日游草堂”历史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杜甫草堂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文人墨客,共同祭拜诗圣杜甫。时至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特地于“人日”这一天行至杜甫草堂向诗圣祭拜,并题“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对联,由此开启了成都“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传统。如今,每年“人日”,成都市民相携至草堂,吟唱杜诗,赏梅祈福已是不成文的相互约定。

在宜宾市李庄镇,梁思成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龙年春节期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中国17所大学还在李庄古镇开设了“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借助多种现代科技再现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工作人员范网娜介绍说,抗战结束后,高校与机构纷纷迁回原址,但各高校及科研单位与李庄的情谊却延续至今。李庄古建筑的保护以及小镇发展,受益良多。此外,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年还有大量台湾的高校学者、文化名流参访李庄,重温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李庄同济大学旧址外,寒假回家的同济大学大二学生杨运科正为父母讲解同济大学西迁的历史。“我在李庄长大,这里每一处旧址都再熟悉不过,但进入同济大学校园后,再回家乡,感受又不一样。”杨运科说,同济大学每年都会选派优秀学生赴李庄支教,自己的初高中老师中均有同济大学学生,而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多读书,期待今后也能得到赴家乡支教的机会。

随着龙年春节的完美收官,自贡恐龙博物馆成为众多游客的热门目的地。自贡恐龙博物馆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精彩演绎了恐龙文化的魅力,吸引了244724人次的游客前来探访,实现营业收入732.8万元,同比增长44.21%。

春节期间,自贡恐龙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主题活动,涵盖了年俗活动、亲子自助研学活动、龙宫课堂、挑战活动、线上活动、关爱活动等九大类18项。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到栩栩如生的恐龙化石,还能通过互动体验、科普讲解等方式深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演化历程,同时也能让观众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恐龙文化。其中,恐龙灯笼DIY、恐龙版画拓印、恐龙剪纸等年俗活动深受观众喜爱;而“龙年寻龙——恐龙小侦探来啦!”亲子自助研学活动则受到了亲子家庭的青睐。

此外,“与龙共饮”饮品吧以太白华阳龙为原型制作了恐龙小太白慕斯蛋糕,同时提供恐龙化石饼干、恐龙蛋布丁麻薯等7种独具特色的糕点。这里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息进食的恐龙主题特色空间,还弥补了博物馆在恐龙主题餐饮服务方面的不足,为游客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打卡体验。

广西 民众新春考“科举”

2月15日,一场模拟古代科举的考试在南宁孔庙博物馆上演,数十名“考生”在新春假期挥毫落纸,感受中国古代选才取士制度。据了解,南宁孔庙博物馆新春活动不断,以成人礼、开笔礼等中国传统文化仪式营造浓浓年味,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逛展,打卡庙会。

同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迎来了大批民众。市民们在博物馆里“寻龙打卡”,感受龙年氛围。据悉,该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等60多家文博机构联合主办,汇聚400多幅祥龙题材的文物艺术品影像及70多件与龙相关的文物藏品。

甘肃 精彩活动年味浓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博物馆里过大年”,品一场文化盛宴。龙年春节期间,在兰州各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去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感受博物馆里珍藏的年味儿和年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春节假期这几天,甘肃省博物馆人一直都很多,观众每天在1.4万人次左右,8天时间接待量有10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48%。为了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每天除了固定预约的1.2万张票,还增加了2000张临时票。”

截至龙年春节,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还未满一年,却已经收获了大批“粉丝”,春节期间大家对简牍博物馆依旧“爱意”满满。据了解,龙年春节假期,有近6万人走进了甘肃简牍博物馆。

兰州市博物馆、金城关“五馆”以及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也都人气旺盛。在除夕至初七期间,共有1万5千余人进馆参观了兰州市博物馆,馆里平均每天约接待游客观众近2000人次。金城关“五馆”于大年初二开馆,初二至初八期间,游客人数达6.7万人次,日均近1万人次。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在春节期间共迎接了3600余游客进馆重温历史岁月,抒发爱国情怀。

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兰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度过有文化、有内涵、有意思、有特色的“中国年”,在兰多家博物馆春节期间纷纷用有趣多样的文化活动,邀约金城市民在新春期间走进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共同发起了持续整个春节假期的甲辰龙年“三馆联动”大型博物馆文化跨界活动,统筹多方资源,策划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甘肃省博物馆推出古风走秀、文化市集、寻宝探秘、国风快闪等精彩活动;甘肃简牍博物馆推出“乐动敦煌”大型剧情舞蹈演出、“悬泉小镇”沉浸式古风剧本杀体验活动;兰州市博物馆精心准备了大明风华古风集市、文人四雅古典展、飞花令比赛等文化活动。

秦腔博物馆开展“龙腾盛世·博动陇原—博物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组织木桥搭建、秦小腔飞行棋大比拼、鲁班锁、彩绘陶罐、彩绘扇面、秦腔乐高积木拼装等活动18场次,参与活动人数460人次。

来馆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纷纷表示,在博物馆过大年,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深度参与中体验独特氛围,是非常快乐、难忘的经历。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三馆联合打造的“博物馆直通车”带动八方游客深度体验博物馆各项主题活动;联合兰州轨道交通发售“三馆联动”纪念票,引发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争相抢购;“甘肃博物”打卡印章册一经发售销售一空。这些活动不仅带动了兰州博物馆旅游新业态,也为全国博物馆深度体验游做出了经典案例。

宁夏 新年俗里赏民俗

甲辰新春之际,宁夏各级博物馆推出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体验和社教研学等127项文化活动,让公众通过博物馆感知文物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年俗。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日前,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指导,宁夏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宁夏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汇集全国60余家文博单位的数百件龙纹题材文物和艺术品,以图片联展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宁夏博物馆精心挑选了10余件以龙为主题纹饰的瓷器、铜器等馆藏文物集中展出,让广大观众近距离欣赏文物里的中国龙。开展当天,《来龙去脉——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主题知识讲座和手工制作龙形小夜灯活动同步举办,近百名青少年观众在欣赏龙、了解龙的同时,亲手制作“龙”。现场还有一批身着黄马甲的“小小讲解员”穿梭在展厅中,吸引了游客的关注。来自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被评为宁夏博物馆优秀“小小讲解员”的张珈硕骄傲地说:“岩画是‘石刻史书’,能为大家讲述宁夏岩画,我感到非常自豪。最近我已经向60余名游客讲解了4次,春节期间还将讲解3次。”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宁夏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17届“小小讲解员”活动,共培训近千名“小小讲解员”,成为该馆品牌社教活动。

据悉,春节期间,宁夏博物馆还依托该展览开展“八面玲‘龙’——创意绘画大碰撞”活动,把展览内容变成孩子们笔下生动的图画,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国际博物馆界有一个理念: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博物馆在利用丰富馆藏开展公共教育、实现社会功能方面大有可为。宁夏各地博物馆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资源,推出剪纸、做花灯、做竹编、送春联、猜灯谜等系列民俗体验活动。其中,宁夏固原博物馆推出“巧手剪春”龙年剪纸、“雕版印福”拓印等活动;宁夏地质博物馆推出“灵龙送福”新春特辑活动;灵武博物馆推出“我在灵武博物馆修陶瓷”体验活动;彭阳县博物馆推出制作中国结、学习非遗竹编画、博物馆里寻宝等“迎新春,贺新岁”系列活动;石嘴山市博物馆开展木版雕刻画拓印研学活动等,均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形式,提高了公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图片及资料提供:文中相关文旅主管部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