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4年2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理论 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文/杨筑慧 苍 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应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文化形态、思想渊源、现代化进程等进行深入研究阐释。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过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首先,需要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挖掘整理。从文献整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内部各族群的“交往”,史料中通常表现为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互动,“交流”通常表现为文化上的学习互鉴,“交融”往往体现为民族之间的融合。经济交往促进各族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大主题,分门别类搜集整理并汇总相关史料,进行综合研究,不失为一种可操作路径。其次,需要注重“三重证据”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传统的历史研究注重二重证据法,即利用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来论证中国历史的问题。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还需关注民族学、民俗学调查的各种“口碑史料”以及民间文书,这也是被称为第三重证据的史料。最后,需要特别关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步跨千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此,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应重视现当代史料的挖掘整理。

话语体系是一套科学、严密、有逻辑性的概念表达体系,是提升学术话语权的基础。近代以来,梁启超、李大钊、顾颉刚、费孝通等人不断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建构。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最早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1917年,李大钊在《新中华民族主义》一文中阐释了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认知,他说,“吾国历史相沿最久,积亚洲由来之数多民族冶融而成此中华民族”。1939年,顾颉刚在《益世报·边疆周刊》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强调“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学说。在学界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断推进完善。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西方学者否定、解构传统的中国历史叙事,其学术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因此,我们需要对大量基础性史料、基本概念、理论范式、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建立起一整套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掌握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应继续重视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互动往来等基础性研究,同时借鉴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话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立场以及深厚的学术基础,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各学科力量,从多维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逻辑结构进行深入阐释。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对这些重要论述中蕴含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深入挖掘阐释。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注重培养青年专家学者,激发学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力争多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苍 铭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