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4年12月1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文旅 新疆公路游不“打烊”的背后 ——新疆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调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公路游不“打烊”的背后 ——新疆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调查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耿丹丹 韩 婷 张 婷 胡俊秀

携程《2024年端午节出游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日国内游、出境游人次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乌鲁木齐、伊宁位列端午自驾游前十大热门目的地。乌鲁木齐租车订单实现翻番,伊宁则增长140%。

《2024“十一”假期全球自驾游报告》显示,国庆期间国内外自驾游均创下近年新高。其中,新疆克拉玛依、吐鲁番、阿勒泰3个城市入选“反向”深度自驾游目的地。

近年来,独库公路、伊昭公路、G219线、S101线、盘龙古道等公路火出圈,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公路,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带动新疆旅游、餐饮、酒店、汽车租赁等行业快速发展,形成网红公路经济。多条旅游风景道成为深受自驾游客喜爱的“诗和远方”。

地域辽阔的新疆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山川峡谷、戈壁大漠、森林草原等多样的绚丽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的83%,共有景点1100余处,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新疆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自驾途中感受冰川雪岭与戈壁荒漠共生,高山湖泊与草原森林相映,正成为旅游新亮点。新疆已经推动天山世界遗产廊道、独库公路风景道等15条“慢游”旅游风景道建设。

在新疆,网红公路有高速公路、有国省干道、有农村公路。在众多网红公路中,有的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如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盘龙古道等。这类网红公路首要功能是交通运输,被游客发现后“红”了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有的网红公路在修建之初,就带有明显的旅游色彩,如昌吉回族自治州伴山公路以及试通车的阿禾公路等。这类网红公路在具备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成为连接旅游景点的桥梁,甚至公路本身就成为景点的一部分供游客欣赏。

新疆自驾游缘何成为旅游“爆款”?其旅游公路发展情况如何?旅游公路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新疆各地网红公路,了解当地如何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带动新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不“打烊”

新疆的独库公路享有“中国最美公路”的美誉。由于天气、地形及路况等因素影响,每年10月后实施冬季封闭,禁止车辆通行。不过,今年冬天,独库公路库车段开启冬季迎客模式,每天8时到20时,小型房车和7座以下客车均可通行,让游客领略独库公路库车段的冬季风光。

独库公路北起北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至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横穿天山,分北、中、南三段,全长561公里,其中北段大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处海拔超过3400米。由于天山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天气原因,独库公路通常在每年6月至10月开放,10月后实施冬季封闭。独库公路沿途风光如画,可以“一日看四季,十里不同天”。一路行去,穿红峡、越龙池、过森林、入草甸,四季交替,美不胜收。游客们发现它的险峻、秀美,纷纷从全国各地自驾来此,这条公路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每年通车后吸引了大批游客

独库公路库车段自库车市到铁力买提达板隧道,全长147公里,沿途分布着大小龙池风景区、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利亚峡谷、盐水沟风景区等独特自然风景区。由于地处南疆,沿途景区景点大部分海拔较低、温度偏高,冬季积雪相对较少。今年,为了让游客感受到独库公路库车段冬季的独特魅力,带动当地冬季旅游发展,库车交管所等多部门协同,加大对独库公路库车路段的管护力度,推出独库公路库车段冬季“不打烊”的迎客模式。与此同时,从2024年11月起到2025年4月15日,当地4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实行门票半价,对警察、医护人员、教师等实行免票;所有3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实行免票。

11月29日,“网红公路”阿禾公路正式恢复通车。此前阿禾公路遭遇持续性强降雪影响,导致雪阻路断。目前,除雪保通任务已全面完成,已具备通行条件。

据悉,阿禾公路沿天山北坡修建,横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三县的旅游公路,全长300多公里,始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拉斯特小镇,止于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将大小东沟、乌希里克野雪公园、托勒海特夏牧场、禾木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沿线拥有高山、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湿地、峡谷、石林、古冰川遗迹等众多自然景观,犹如一条“油画长廊”,成为一条饱览天山深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景观大道。

新疆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潘峰在11月29日召开的“新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春季,观林海雪原,万物复苏;夏季,看草长莺飞,天蓝地绿;秋季,赏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冬季,览水墨丹青,粉雪无垠。阿禾公路,四季皆景,全年保通。“车”与“路”相伴相依,“人”与“景”相随相融,成为阿勒泰旅游“快进慢游”主线路和“网红”公路。“生活不能没有爱,自驾直达阿勒泰”,欢迎朋友们来阿勒泰,遇见最美的阿禾公路。

除了沿途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阿禾公路的道路安全保障措施也让人倍感温馨。全长200多公里的路途中,不时有清雪的道路交通工作人员、温馨提示山区道路小心行驶的交警,以及维修线路的电信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共同的目标都是为游客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通行环境。

“我们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并通过媒体公众号及时发布滚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道路畅通情况,提醒游客注意行车安全。”阿禾公路除雪保通临时指挥部一线指挥长、阿勒泰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蹇永明表示,“我们诚挚欢迎广大游客来阿勒泰游玩,尽享阿勒泰美丽的冬景和阿禾公路的冬之韵。”

据了解,为了保障游客安全通行,阿勒泰市至禾木方向采取单向通行和分时段、分区域通行模式。小东沟检查站上午11时开始通行,至禾木方向游客13时后不再通行,至野卡峡野雪公园游客18时后不再通行;野卡峡至禾木段15时后不再通行。

“欢迎世界各地游客来阿勒泰旅游,为保障广大游客出行,我们不断提升旅游交通保障能力。下一步,阿勒泰地区将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为大家提供更加舒适便捷优质的服务。”潘峰说。

交旅融合发展

“一路走来,高山、草原、雪山、湖泊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真切感受‘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重庆游客杨智是第二次走独库公路,依然被这条路的美所打动。这条公路自今年6月1日开放通车以来,车流量已超过372万辆次、人流量超过705万人次。

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是新疆旅游公路的雏形。新疆地域辽阔,“旅长游短”一直是制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新疆积极推进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等10条重点旅游风景道建设。这些公路被赋予了“旅游”性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独库公路。

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该公路于1974年开工建设,至1983年竣工,全长561公里,沿途串联起草原、湖泊、沙漠、峡谷等自然景观,是连接新疆南北的重要通道。2019年起,独库公路持续开展改造升级和品质提升六大工程,完善路基防护与交通安全设施。大量自驾游爱好者随之被吸引而来,“中国最美公路”的称号也逐渐响亮。

独库公路激发了新疆网红公路的品牌效应。自此,新疆各地以公路为依托,高标准、高层次、高品质推动“交通+旅游”建设,打造出一批网红打卡路。其中,9月30日试通车的网红公路——阿勒泰至禾木公路,串联起峡谷、森林、河流、湿地、雪山等多种自然景观,形成“阿勒泰市—禾木村—布尔津县—阿勒泰市”旅游交通大环线。试通车仅8天,就有1.47万辆车通行,1.2万多名游客通过自驾阿禾公路进入禾木景区。

有的网红公路在修建之初,就带有明显的旅游色彩,如昌吉回族自治州伴山公路以及试通车的阿禾公路等。

伴山公路东起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至吉木萨尔县,是一条沿天山北坡修建,横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三县的旅游公路,全长300多公里。修建之初,伴山公路就连接起万亩旱田、一万泉、菜籽沟村、月亮地村、新地乡小分子画家村等多个景点和村落,成为一条饱览天山深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景观大道。

这类网红公路在具备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成为连接旅游景点的桥梁,甚至公路本身就成为景点的一部分供游客欣赏。

“网红公路带动多个相关行业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网红公路经济。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网红公路建设,有利于新疆旅游业百花齐放。”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布娲鹣·阿布拉说,同时,网红公路在建设和发展时,各地既要根据各自特色打造、丰富网红公路内涵,也应按照全疆“一盘棋”思想,相关部门统一兼顾、全盘考量,打造网红公路集群,形成旅游业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减少重复性,让游客在不同的网红公路感受不一样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

每年6月到10月,素有“小独库”之称的伊昭公路风景旖旎。这条全长120余公里的公路北起伊宁市,南至昭苏县,可以远眺雪山奇峰,近观草原花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朱大纲说,“作为西北地区最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伊犁自驾游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自驾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

“今年的自驾游车辆和游客数量同比有显著增长。”新疆自驾旅游协会会长李建华说。今年独库公路、伊昭公路等网红公路提前通车,更多疆外自驾游客来到新疆,网红公路沿线与旅游业相关的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交通激活旅游场景,旅游促进交通转型,新疆交旅融合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9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的环博斯腾湖公路开通。这条全长239.2公里的公路不仅穿越了沙漠、戈壁与湿地,还连接了多个旅游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一条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绝美线路。“十一”期间,博湖县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新疆旅游大循环仍在不断畅通。今年,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线、伊犁草原文化旅游线、345省道库尔德宁至恰西至塔里木至喀拉峻天山世界遗产廊道等一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新疆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把原有的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扩展为“九大产业集群”。“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网红公路建设,助力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红公路经济未来可期。”布娲鹣·阿布拉说。

完善沿线设施

沿着S101线一路驱车,笔者到达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塔西河乡的五道垭景区。只见远处雪山矗立,形态各异的山体雄浑巍峨,连绵的雅丹地貌倒映在凤凰湖面上。不少游客登上新建的观景台,感受五道垭景区的神奇和美丽。

S101线东起乌鲁木齐市,西至乌苏巴音沟,总长300余公里,蜿蜒于天山脚下,沿线有丹霞地貌、河谷草原、峡谷湿地等,有着“天山地理画廊”的美誉。玛纳斯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帆介绍,当地近年来不断完善沿线的房车营地、停车场、观景台等基础设施。游客不仅可以驾车游览自然风光,还能在景区停留、拍照打卡。

随着自驾游市场不断发展,旅游公路沿线的地州市更加重视公路建设、开发、服务等工作,众多热门旅游公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升级旅游服务,让自驾游客尽享旅途。

36公里山路、600多个弯道、1000米的海拔落差,位于帕米尔高原的网红公路盘龙古道,串联起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风地、班迪尔蓝湖等热门打卡地,形成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条百余公里的旅游环线,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阿力甫·阿克木汗说,这条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今年将分别建成两座集大型停车场、非遗展示、超市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方便游客游玩。

从过去单一的风景长廊,到如今多功能旅游服务线,不断丰富的深度游内容,吸引了更多游客“慢游”在路上。

大龙池景区是独库公路南段的重要风景区,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新的游玩体验项目,码头处乘船游湖、山林中骑马赏景、夜晚在山脚下露营……让游客在景区“留得住”。大龙池景区管委会书记王文东说,自独库公路通车后,景区日接待车辆最高达1.5万辆次。下一步将开放更多可游玩区域,不断提升游客游玩品质。

与此同时,新疆众多网红旅游公路还不断适应自驾游市场新需求,尤其是努力满足越来越多新能源车辆的用电需求。在通往阿勒泰、喀纳斯风景区的交通要道,国网克拉玛依区供电公司调增1300万元投资实施新能源送出工程,为游客提供绿色电力保障;并在相关11个公共停车区域规划充电桩,满足旅游旺季的充电需求。

昭苏县对素有“小独库”之称的伊昭公路沿线交通服务站(点)基础服务设施实施了提升改造,升级了旅游厕所、停车场,修缮了观景道等,并增设了马术表演、水上游船等项目。

总投资1.2亿元的乌苏市白杨沟镇“乌苏驿”旅游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是最让人欣喜的变化之一,这里包括购物、美食、娱乐、休闲、文化等业态,预计每年接待自驾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已经十几次驾车走过独库公路,游客对独库公路的变化有切身感受,沿线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变化,是独库承载力持续增加、游客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今年,神州租车在新疆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服务水平和顾客体验感。“今年,我们投入大批新车,新车多是四驱车,包括奥迪、宝马、沃尔沃等高端车型,一改以前新疆市场以经济型车辆为主的局面。现在,仅乌鲁木齐市投入的车型就有50多种。”刘凯铭介绍。

今年上半年,神州租车加速进入新疆各地交通枢纽,如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乌鲁木齐火车站,以及地州市的交通枢纽,让游客一落地新疆,就可以就近、快速拿车,大大方便了游客用车。同时,还壮大了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市区网点,如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北京路沿线,以及市区各大酒店等增设网点,更便于顾客取车用车还车

同样作为旅游热门区域,今年6月以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充电桩用电量达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6%。国网独山子区供电公司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孔令明介绍,他们正在推动独库公路智慧微电网示范项目,推进“风、光、储”一体化建设,实现独山子区绿电100%消纳。目前,新疆高速(一级)公路服务区已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引进网红IP

今年7月,位于独库公路沿线的克孜利亚景区对外开放,景区内红色山崖吸引了不少游客一探究竟。新疆克孜利亚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业亮说,为满足游客需求,景区规划了3条游玩线路,除了自驾看景外,未来星空房、断崖咖啡屋等网红打卡项目均在规划中。依托独库公路这个IP,景区正在创造更多价值。

有了沿途的美景,有了设施越来越完备的公路,打造更多网红旅游公路IP,成为新疆发展公路游的抓手。借助一个个网红打卡项目,让公路更“红”,旅游更旺。

依托独库公路建设的独库大本营,是全国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位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库公路“零公里”、S101天山地理画廊自西向东起点处。近年来,这里聚集了独库公路博物馆、独库公路国际自驾车营地、新疆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文创商业街等业态。

2023年5月,位于独库大本营的主题文创体验店营业。“独库之旅通行证”、独库公路手绘地图、雪豹玩偶、冰箱贴……文创体验店内,“独库”元素满满。新疆石榴融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中心运营总监陈梦琪介绍,借助独库IP和“雪豹”“泥宝宝”等当地文旅IP形象,他们推出了100余种文创产品,推介公路的同时也打造了独山子旅游名片。

根据独库公路的艰辛筑路史,当地还于2023年打造公路主题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艺《独库天路》。独库天路演艺公司副经理彭帅说,借助这部剧,深化了独库公路文化印记,也带动了更多自驾游客在当地休闲娱乐,延伸了独山子区的文旅产业链。

“独山子最大的IP就是独库公路起点,我们的文旅拓展也一直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独山子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安幸介绍,独库大本营还将规划康养小镇、水上游玩项目和大型酒店,不断提升和改造配套设施,进一步为游客做好服务。

今年,新疆不少地州市还借助网红旅游公路IP,不断推动自身特色IP的融入,为旅游公路增添了无限可能。

今年6月正式投用的“乌苏驿”旅游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独库公路与S101线两大旅游公路的核心交汇点。除了美食驿站、酒店、民宿、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之外,还建设规划了啤酒体验馆。乌苏市微酿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东说,啤酒是乌苏的特色IP。目前,他们的啤酒系列产品正在乌苏驿展示销售,想通过文旅融合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他们还计划与旅行社合作打造工业旅游景区,丰富乌苏市的旅游业态。

乌苏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孟莹介绍,借助旅游公路,乌苏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1月到9月,乌苏市接待游客512.73万人次,同比增长16.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7亿元,同比增长18.92%。他们还在继续丰富旅游业态,包括非遗文创基地、体育培训中心等均在规划建设中,希望把更多过客变成住客,带动乌苏城市游、乡村游、景区游发展。

激活廊道经济

每年盛夏,沿着S101线一路驶向天山深处,就到达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白杨沟镇的乌拉斯台景区。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悠闲的牛羊漫山遍野,独特的牧场风光让游客纷至沓来。

S101线从乌拉斯台景区贯穿而过连接独库公路。乌苏市白杨沟镇乌拉斯台景区白杨沟镇副镇长胡扬介绍,依托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缘优势,白杨沟镇去年打造乡村旅游农牧民就业基地项目,新建50座毡房,配套完善道路、管线、栅栏等基础设施,带动12户牧民变身牧家乐主。

乌拉斯台村牧民唐努尔·居曼承包了6座毡房,做起了旅游生意。游客除了在这里住宿,还要吃上一顿正宗的牧家乐,她家的牛羊也因此多了一条销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人特别多,最好时月收入有3万元。”唐努尔·居曼说。

从简单的交通疏通功能,到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公路逐渐为沿线地州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依托肯斯瓦特水库的资源优势和S101线的沿线优势,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坎苏瓦特村通过招商引来旅游公司开发景区。玛纳斯逸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义伟说,肯斯瓦特景区2023年4月开始投资建设,部分区域已向游客开放,预计2025年正式营业。他们希望让游客欣赏和体验独特山水美景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农牧民共享旅游红利。

看中旅游公路的优势,清水河乡村民张学智的智鑫驿站2023年5月开业,可餐饮、住宿外加采摘,能同时接待游客400余人。“明年还计划设置观光台,满足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张学智说。

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党委副书记韩超介绍,今年,清水河乡规划了3个旅游重点村,共有农家乐、民宿、商超70余个,带动就业上百人。依靠旅游,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位于库车市以北约50公里处的康村,是独库公路进入南疆的第一个村子,也被称为“独库第一村”。近年来,随着独库公路旅游持续火爆,康村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特色餐厅。

今年8月,由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全额投资的库车市“双珠”计划·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入建设,为来往游客提供咨询、休憩、游玩、餐饮等旅途服务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库车市阿格乡副乡长赵占才说,该项目建成后,可以为阿格乡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康村观光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旅游公路的溢出效应仍在不断放大。如今,不少乡村开始探索借助旅游公路发展乡村旅游线路,将乡村内分散的旅游景点、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串联起来。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位于南北疆交通要道,近年来,当地借助交通优势和葫芦特色种植,形成了“文创体验+餐饮民宿+农产品加工+研学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呼图壁县文广旅局驻幸福村第一书记王春介绍,如今,幸福村的乡村葫芦园与S101线的景点连成一线,成为呼图壁县乡村两日游的打卡点。为让游客体验感更好,今年,他们对葫芦展馆、葫芦博物馆、葫芦主题游乐区等进行改造提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