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如何抓好“三农”工作以稳住“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本盘?1月15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明确提出要着重从聚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找准方向、力求突破,力争每一年都能看到新变化新进展。
“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如何抓好“三农”工作以稳住“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本盘?1月15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明确提出要着重从聚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找准方向、力求突破,力争每一年都能看到新变化新进展。
“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2025年,四川“三农”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会议指出,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四川省“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这些新趋势新特征的首要表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
“主要农产品稳定可靠供给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基础保障。”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说,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因此,立足服务大局,四川必须抓好农业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以科技引领农业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再次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四川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四川城乡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最后是保持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两年,农民增收压力越来越大。”不少来自基层的与会人员坦言,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四川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增收放缓的迹象。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和增加经营性收入,正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
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直面新趋势新特征,四川如何找准方向、力求突破?答案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殷殷嘱托中,也在四川现有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里。去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比上年增加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会上,持续用力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被摆在突出位置。如何提升川粮产量?与会人员认为,想要继续推动川粮稳产增产,必须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展望今年,四川将借助“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示范带动良种、良法、良机集成推广应用。同时,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稳步上调种粮大户补贴,提升政策的“含金量”,进一步推广三大主粮作物保险为种粮农户兜底。此外,优化并推广“稻—菜”“稻—药—菜”等轮作模式。“借助这些措施,既提高粮食产量,也让种粮农户得到真效益。”伍修强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想要提高川粮产量,耕地“守存量、提质量”是前提。
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除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外,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持续提升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也是会议关注的重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四川名优特产较多的优势,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在四川省农科院院长牟锦毅看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思路,是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扩面为抓手,打造更多“川字号”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供给端的提档升级。
产业融合,也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重要路径。“文化体验、田园康养等,都是消费新热点,所以要向开发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古建桥认为,应在配齐基础设施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农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命题,是围绕土地和产权做文章。德阳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周录学介绍,当地将总结什邡市近年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等经验做法,为农民吃下“定心丸”,并同步加快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彬则表示,当地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为农业农村发展健全要素保障。
(王成栋 阚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