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划:张海燕 撰 稿:梁舒昱 苏良良 马 燕 徐 敏 夏明勤 陈俊成 白 骅 倪晓颖 宋海燕 陈 潜 陈江南 蒋梦辰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历乙巳蛇年迎来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西部各地纷纷举行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共同奏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乐章。
广西 美食引来八方客
今年春节期间,来广西旅游的国内游客同比增长12.5%,其他国家和地区入境广西旅游的游客同比增长11.7%。据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今年春节假期广西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9.4%。其中,中国公民出入境12.6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26%;外国人6.1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38.6%。共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4160架(艘、列、辆)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5.7%。跨境旅游成广西口岸出入境客流增幅主力。
今年春节期间,广西的美景美食吸引了八方来客,来广西旅游的国内游客同比增长12.5%。与此同时,由于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其他国家和地区入境广西旅游的游客同比增长11.7%。
在本地游方面,广西各地的年俗活动精彩纷呈,新春氛围浓郁。1月29日(大年初一)达到各景区的客流高峰,2月3日(大年初六)商圈客流达到高峰。各地新春灯会、新春百花展等活动应接不暇,南宁市青秀山成为广西景区的榜首。初一当天,青秀山及其周边迎来客流高峰,客流量同比提升约6%。
兵团 文化惠民受欢迎
2025年春节假期,兵团累计接待游客105.9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2.14%。
春节假期,兵团各师市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旅游迎春·休闲过年”等主题,统筹做好旅游产品供给、服务保障等工作,大力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各师市相继推出“文化迎春·艺术为民”、非遗贺新春、文博馆里过大年等系列新春文化惠民活动710余场次,参与的职工群众人数达104.6万人次。八师石河子市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贺新春展演暨非遗集市活动,为职工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二师铁门关市图书馆举办“画蛇添福绘新年”等社教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在图书馆里过春节、度寒假。
各师市纷纷推出旅游惠民活动,让广大职工群众和游客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十二师在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景区举办“蛇舞新春”国潮灯会,累计接待游客4.85万人次;十四师昆玉市举办“文化惠民,观影狂欢”看电影文化惠民消费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各师市还立足冰雪资源,围绕“冬游新疆·乐享兵团”主题,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陕西 描绘消费新图景
陕西紧扣“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通过精心策划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营造新春佳节喜庆气氛。从国潮涌动激活文旅新体验到产品供给迭代升级,从旅游街区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到餐饮门店升腾的烟火气,多元业态描绘出消费新图景。
春节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51个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11%;旅游经营收入44632.56万元,同比增长6.26%。特别是接待省外游客1017万人次,同比增长1%;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3.01天,同比增长14%,充分体现了陕西对于外地游客的吸引力。
其中,传统热门景区依然火爆,继续扮演着陕西文旅市场繁荣的重要角色。以乡村旅游为主打品牌的袁家村景区和中华郡景区,在这个假期分别接待了123.2万人次和114.80万人次。
春节期间,在榆林火热举行的全国秧歌展演,带动国内游客增长9%,增速全省第一,“延安过大年”活动吸引周边省份游客纷纷来延安过大年,国内游客同比增长8.37%。
春节期间,省戏曲研究院“天天有秦腔”、西安三意社“秦腔唱新春”、咸阳市秦腔戏迷大叫板活动春节专场、延安市戏曲公演、汉中市汉调桄桄新春文艺演出等活动热火朝天,共吸引观众19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5%,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在新春佳节过足了戏瘾。
作为中国旅游演艺和舞台演出的重镇,这个春节陕西演艺市场供需两旺,全省营业性演出总场次达2439场,同比增长203.23%。《赳赳大秦》综合上座率达99.07%以上,《西安千古情》《驼铃传奇》《复活的军团》接待游客分别增长25%、8.02%、10.2%。
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736.35万人次,同比增长0.38%。多家热门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积极应对“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
浓浓的年味也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来西安欢度中国年,实现了全省入境游的开门红。根据陕西边检总站数据,春节假期,西安口岸出入境旅客超4.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增长84%。出入境客运航班约330架次,日均航班量增加了91%。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陕西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18%,其中西安入境游订单增长121%。
新疆 冰雪游成新时尚
春节假期,新疆全疆旅游市场持续走热。
假日期间,新疆冰雪旅游备受欢迎。全疆各地雪场将文化、民俗、体育等元素融入滑雪运动,在滑雪场过大年成为新时尚。2月2日,阿勒泰市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同比增长23%,创该度假区单日滑雪人数新高。
据介绍,全疆各地各地州市共举办了727场文旅活动,包括文化演艺类活动307场、文博展览类活动80场、旅游促销类活动50场,体育赛事类活动78场、民俗类活动212场,还推出了7种春节冬游新疆玩法、72项冬季精品旅游产品、30条“冰雪之美·尽在新疆”冬游新疆精品线路。这些线路和产品涵盖滑雪、赏雪、追光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感受新疆的冰雪魅力。
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推动假日市场蓬勃发展,全疆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平台合作等方式,推出了153项优惠政策,包括门票减免、住宿优惠等,为游客提供更加实惠的旅游服务,进一步活跃了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
四川 掀起“博物馆旅游热”
2025年春节假期,四川全省共接待游客6372.22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34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12.21%。全省各大博物馆精心策划春节特展活动,掀起四川“博物馆旅游热”。
春节假期,四川全省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085.20万人次、门票收入4.92亿元,与去年假期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10.15%、0.62%。正月初一至初七,四川接待入境游客1.4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08.50%。
同期,四川博物院举办“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等6个新春特展;德阳市三星堆博物馆举办“寻觅三星堆”等特色展览,门票“一票难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办“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热闹非凡;资阳市博物馆推出“珍品咸集 三展共萃”主题临展;广安市博物馆举办“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受到广大游客热捧。
春节假期,四川全省组织开展了3000余场(次)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施“蛇年贺新春”景区门票大放送、“百万职工游巴蜀”等促销措施。金融文旅消费联动活动中,3.8万家文旅商户推出了酒店、民宿、餐饮等文旅消费减免政策,有力促进了假日旅游消费。
宁夏 非遗织就新图景
从新春灯会到主题游园,从秦腔展演到非遗大集,春节期间,宁夏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统年味中欢度春节,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非遗贺春年味十足。春节前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以“非遗知年味,悦宁共春风”为主题联动全区启动“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文旅系列活动,共推出非遗展销、非遗年货大集、非遗美食品鉴推广、年俗特色非遗项目体验等200余项非遗特色活动,贯穿整个春节,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热烈氛围,不仅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带给游客更多的节日体验和文化享受。为满足秦腔戏迷春节期间精神文化需求,“梅花秦韵 绽放湖城”银川市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邀请多位“梅花奖”得主精彩开唱,吸引戏迷5万余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150万人次。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在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为群众献上秦腔大戏,赢得广大戏迷好评。二是民俗活动人气满满。春节期间,银川市开展“过大年 享免费”系列活动,推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谜竞猜、趣味游艺、文创大集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走出家门,享受节日氛围。吴忠市组织非遗节目巡演、互动打卡、非遗体验等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联动,从触觉、味觉、视觉全方位给市民带来一场新年盛宴。中卫市打造春节元素网红打卡点,开展音乐露台民谣演出,推出非遗体验、特色美食打卡等多项民俗体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民俗魅力。青铜峡市开展“欢腾社火庆新春 璀璨民俗耀古峡”社火大赛,现场社火队机器狗与舞狮文化的结合,让传统符号赋予创新元素,别开生面。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春节社火巡演队伍走村串巷送去祝福,让人们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凝聚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开展非遗民俗文化大集,打造装饰新春主题元素的打卡点,推出剪纸旗袍秀、秧歌社火等节目,让市民游客体验喜庆的年节氛围。
内蒙古 创意服务提升观展体验
为营造浓郁的春节气氛,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内蒙古博物馆协会联合会员单位推出“蛇年新春花式拜年送祝福视频”,运用轻松、诙谐的表现手法,融合新颖的创意元素,通过讲文物、释文化,多角度展现场馆特色与地方文旅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新春“文化”祝福。除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全自治区90%博物馆取消预约,恭迎八方来客,有些地方还将推出延时开放的惠民举措。各大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如内蒙古博物院志愿服务队伍在春节期间全程提供志愿服务、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小小讲解员也在春节期间开展志愿讲解活动,为广大观众带来更舒适的逛展体验。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还走进社区,开展“墨拓赠祝福,妙笔迎新春”活动,现场为居民书写对联,邀请居民拓福,为春节增添喜庆氛围。内蒙古博物院还在北方小年当天开展“北疆鉴宝”公益鉴定活动,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鉴定需求。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让文化走入列车,通过讲文物、道文化,为“游子回家”增添一份春日的“暖意”。敕勒川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等全国多家博物馆,共同推出“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通过网络展览,集合了众多文博机构的力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深入阐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蛇文化,彰显了华夏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推出线上文物展览,展示达斡尔族生产生活及民俗文化,书写了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话。
青海 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春节假期,青海围绕“非遗贺新春”主题,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97场次,惠及群众273万人次。创新展示展演方式,精心策划浓厚年味活动62场,让各族群众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鲁沙尔高跷频繁“出圈”、湟中千户营高台万众期待,非遗项目展演已成为春节期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文博场馆人气高,青海省文化馆开展“赏年画过大年”系列活动,举办2025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美术作品线上展览等活动;青海省图书馆举办“巳巳如意 阅伴青图”系列活动,开展趣味猜谜、古诗词飞花令挑战等活动;青海省博物馆举办生肖文物大联展、“姓氏探秘——你姓什么”社教活动和新春寻宝文化活动等。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共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357场次,服务群众182.27万人次。
赏冰戏雪受追捧,全省29家以滑雪、滑冰为主的冰雪旅游场所全面开放营业,推动冰雪旅游持续升温。西宁人民公园打造冰面主题游乐区供游客畅玩,设有冰上龙舟、小蜜蜂冰车、冰上乐吧车等18个娱乐项目;海北、海西等地同步推出冰雕展示、徒步探险、滑雪登山、赛马骑行、泡温泉等系列活动。
西宁市各大影院预售和现场购票情况十分火爆,不少场次一票难求。文创产品销售持续火热,省博物馆展销冰箱贴、手串、铜镜等近百款产品,累计销售额破10万元。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云闪付、美团等平台,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星级饭店、文旅产品等文旅消费券106万元,直接拉动消费422.8万元,间接带动消费3000万元,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和活力。
甘肃 增欢乐、提信心、促消费
2025年春节假期,甘肃省共举办春节主题文旅活动1418项,累计接待游客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1.9%。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假期甘肃文旅市场呈现四个方面新趋势。一是周边短途自驾游占据主流。兰州、天水、张掖等地周边民宿、温泉、冰雪项目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0%,成为家庭出游首选,自驾游占比超65%,“返乡+旅游”“探亲+度假”等新模式为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二是非遗民俗活动激活消费动能。全省推出非遗展演、社火巡游、年俗灯会等特色活动,民俗体验产品备受欢迎,兰州老街古风集市、武威凉州攻鼓子、阿克塞花毯、崆峒区“非遗”面塑等体验产品登上热搜。三是新业态旅游异军突起。非遗体验、冰雪运动、文化研学成为春节旅游热点。兰州灯会、庙会,敦煌打铁花、凉州攻鼓子、天水玉泉观“上九会”等非遗活动备受青睐,甘肃的非遗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入境游非遗项目门票同比去年增长7倍,甘肃的非遗项目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祁连山滑雪场、庆阳西峰滑雪场等冰雪项目人气爆棚,冰雪旅游成为年初“顶流”和新春“爆款”。文化研学旅行增多,丝路古道研学之旅等线路受欢迎,莫高窟、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春节火爆。四是新晋等景区游客增长较快。春节期间受寒潮降雪影响,省内8家5A级景区及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34.9万人次,同比减少19万人次,重点景区整体客流同比下滑35.2%,但陇南官鹅沟、甘南冶力关景区等新创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3%和29%。
云南 强化监管保安全
春节假期,云南省提前谋划、多措并举,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全省假日旅游行业安全、秩序平稳、市场繁荣。全省207家4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1771.54万人次,同比增长9.4%;入境过夜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55.8%。
假日期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采取“源头堵截、途中拦截、现场打击、诉求急处”工作方法,强化市场监管。线上依法督促相关网络和OTA平台下架“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和广告。线下组织5个暗访组,追根溯源查处低价游行为。在重要路段重点核查旅行社、导游和承运车辆的经营资质等问题。联合市监、公安、税务有关部门,严查指定购物、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昆明、丽江等地开展交叉检查,及时处理涉旅案件,从快、从严、从重、顶格依法处罚违规违法行为。实行有诉必接、接诉必应、5分钟响应。全省旅游投诉同比下降41.2%。
春节假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冬暖花开”为主题,推出24条文旅产品线路,策划举办超100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铁路+文旅+媒体”新产品,免费开行昆明往返厦门赏花之旅主题列车,累计运输旅客超6.8万人次。举办“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线上线下群众与游客3899万余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30余场次,推出《傣魅》《象之心》等多个沉浸式剧场,舞蹈《太平有象》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
重庆 开展非遗主题活动
春节8天假期,重庆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16.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旅游总花费261.62亿元,同比增长11.5%。
据了解,春节期间,重庆市共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惠民演出季”等文旅消费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推出文旅消费券发放、景区门票减免、娱乐演艺优惠等惠民举措,惠民金额近1亿元。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节目成功播出,带火文旅消费新场景。各地高山景区利用冰雪资源,开展新春赏雪、踏雪、滑雪、拍雪等冰雪旅游活动,发放代金券、优惠套票等,带动冰雪旅游消费。各区县开展美食惠民消费活动近30场,联动景区景点、酒店旅馆、街区古镇以及商圈、美食街和高速服务区等消费场所积极参与。此外,部分商家以及美团、携程等OTA平台,采用无门槛直补、满立减、折扣等多种优惠形式,为市民游客发放餐饮消费券、“门票+餐饮”消费券,充分激发旅游美食消费热情,形成“跟着美食去旅游”消费新潮流。
同时,重庆以“非遗贺新春”为主题,策划开展了“点亮中国灯”“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我的家乡年”等春节非遗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系列活动,多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与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和春节非遗晚会展演,为市民游客呈上丰盛的非遗年味大餐。
据悉,“非遗贺新春”主题活动累计开展506场次,共有150万余人次参与,广大群众通过参与传统年俗活动,感受浓浓的年味,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欢度春节。全市119家博物馆春节期间新推出42个展览和96项社教活动,累计接待166.79万人次,同比增长4.5%。
贵州 文化供给百花齐放
春节假期,贵州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加大文化市场供给力度,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逛庙会、赏民俗,看电影、观展演,赶大集、品非遗……各地群众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黔贵大地文化年涌动新方式、新花样层出不穷。
春节假期,在贵阳市观山湖公园内,2025贵阳观山湖灯会庙市吸引了上万名观众。除了能欣赏到漂亮的光影艺术外,各剧院专业演员还将为现场游客献上精彩演出。话剧片段《心游巡真》、民族歌舞《多彩新春》、高空杂技表演《云端舞者》、花灯《灯舞丰年》、民乐《瑞彩弦音》、杂技《技炫春韵》、京剧《国风戏腔》等众多精彩节目将轮番登场,园内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贵州各地共推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万余场,覆盖88个县(市、区),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
在城市,游园会、文化市集成为亮点:遵义·1935街区举办了2025新春游园会,8支队伍参与此次大型巡游,红军街和纪念公园内还定时上演广场音乐会及古风演绎表演;安顺古城则举行了以“2025蛇年新春庙会——又见大明”为主题的新春活动,仅大年初一当日,人流量突破15万人次。
西藏 消费热度持续升温
1月28日至2月4日,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45亿元,同比增长13.68%;重点监测的35家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达3859.17万元,同比增长7.79%。餐饮、零售、旅游等重点领域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热度持续升温。
在总台2025年春晚西藏拉萨分会场和“冬游西藏”系列优惠政策的助力下,西藏旅游火爆升温。春晚四大分会场拉萨、武汉、重庆、无锡四地惊艳亮相后,四地的旅游热潮持续升温。热闹消费场景的背后,离不开人流物流的强劲支撑。春节期间,西藏民航旅客运输量达136197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4.3吨。
专家分析,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消费升级。2024年,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58元,同比增长8.2%。居民消费观念逐步升级,消费领域向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持续拓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西藏度过春节。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3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56%,实现旅游总花费19.45亿元,同比增长13.68%。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西藏游主要客源地为拉萨、上海、成都、北京、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