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公布
本报讯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近日正式对外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包括嘉应观、林公堤、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泺口水文站等20处水利遗产。首批公布的黄河水利遗产以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涵盖古堤防、古险工、古闸坝及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涵闸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黄纪念地等各类型,建设时间从秦汉时期跨越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群众开发治理母亲河的重要见证物,20处水利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科技、生态、文化及社会价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治理理念、河工技术、工程建设的变迁,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欧阳易佳)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将施行
本报讯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近日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将于4月20日正式施行。《实施办法》共48条,在《条例》框架下,细化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在审查标准方面,将《条例》规定的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细化为66项具体情形,便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政策措施起草单位准确理解、规范适用;明确例外规定中“没有对公平竞争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合理实施期限”等概念的含义,防止例外规定被滥用,损害市场竞争。
(郝 帅)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
本报讯 国家能源局披露,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46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用电量14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2亿千瓦时。在“两重”“两新”等政策拉动下,部分行业电力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长。1至2月,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3.5%;其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快速发展带动下,全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5.2%。1至2月,全国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9.0%;其中,在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带动下,全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0.1%。 (丁怡婷)
今年前两个月青海实现多项“全国第一”
本报讯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1.7亿元,同比增长75.3%,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76.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其中锂电池出口3.2亿元,增长35.6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2.4%,增速居全国第一;多晶硅中间品出口1.7亿元,增长2.7倍,出口额占全国同类出口商品的67.4%,居全国第一;多晶硅原材料进口4563万元,增长6倍,增速居全国第一;冷水鱼(鳟鱼类)出口1062.6吨,增长2.1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4.8%,出口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一;高原冷凉蔬菜出口1140.1吨,增长3.8倍,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冬虫夏草出口0.3吨,增长39.1%,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
(王菲菲)
四川特产加速“出海”
本报讯 2025年前2个月,四川外贸进出口1662.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031.8亿元,增长2.7%,进口630.9亿元,增长11.7%。四川部分特色商品加速“出海”,出口规模全国领先,鱼油、柠檬、锂镍钴锰氧化物等出口均保持全国第一,氢氧化锂、鱼子酱、白酒等出口均列全国第二。四川前2个月外贸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加4.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5.7%,占比88.2%,进出口超过600亿元。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935.2亿元,增长35.5%。其中,四川对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371亿元,增长7.2%。对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进出口356.9亿元,增长42.4%。
(张 浪)
新疆机采长绒棉生产加工技术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阿瓦提新雅棉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疆长绒棉种植及其籽棉加工方法,日前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新疆机采长绒棉生产与加工环节纤维受损难题,提升原棉品质和竞争力。据介绍,我国与美国、埃及并列世界三大长绒棉产棉国,新疆则是中国唯一的优质长绒棉产区。生产数据显示,该技术方案生产的新疆机采长绒棉原棉纤维长度、强度和整齐度指标与手采棉已无明显质量差异,异性纤维污染明显轻于手采棉,补齐了新疆长绒棉机采加工的短板,显著提升了生产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刘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