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 筹:张海燕 撰 稿:董剑南 胡凤至 王 方 宋海燕 杨元崇 王 菲 戚 原 彭 江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同现场村民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向他们询问花卉品种、市场销路、收入等情况。当地村民告诉总书记,在这里工作,现在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可达7000多元,“种花这个工作干得特别开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大地回春,西部各地依托花卉资源,大力发展“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
陕西勉县,借助“生态+文化”模式,在诸葛亮清明文化旅游节期间,新增时令花卉,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感受三国文化与珍稀植物魅力,为景区发展注入活力。
贵州金沙县岩孔街道,将其打造成“金色产业”,通过推广优质品种、优化种植技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繁荣,实现美景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湘西州以“一城一花”为切入点,从永顺梅花到泸溪油菜花,各地花卉争奇斗艳。通过“花海创客计划”吸引青年返乡,开发AR赏花小程序等特色项目,构建全季旅游链。
四川眉山修文镇举办油菜花音乐节,以“油菜花+”打造八大主题场景,融合景观、艺术与社交,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云南罗平凭借超百万亩油菜花田举办马拉松,融合农业与旅游景观,融入文化元素,发展避暑经济与旅居康养,实现从观光到“文旅康体”的转型。
广西梧州税务部门以“政策+服务”助力“赏花经济”,为玫瑰湖公园、苍梧桃花岛等地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税收优惠,减轻负担,增添发展动力。
通过发展“花经济”,西部各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环境,传承了地方文化,加强了基层治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陕西陕南
在汉中市勉县武侯墓景区,340余株陕西羽叶报春在展示区竞相绽放。淡紫与粉白相间的花朵与古建筑群的红墙黛瓦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春日美景。游客们不时驻足观赏,惊叹羽叶报春花的强大生命力,纷纷拿起手机争相拍照。
武侯墓博物馆副馆长陈晓莉说:“这批陕西羽叶报春是2月20日新铺镇赠送给景区的,不仅为景区增添了亮丽色彩,提升了观赏性,还成了勉县挖掘‘花经济’潜力的新亮点。游客在感受三国文化的同时,也能被这些珍稀植物吸引,体验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感受‘西北小江南’的魅力,为景区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新铺镇党委书记李科介绍,通过与秦岭国家植物园合作,该镇探索“乡村旅游+珍稀植物”发展模式,让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
随着清明临近,武侯墓景区以“诸葛亮清明文化旅游节”为契机,通过景观提升与文化活动双轨并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新增种植春梅、杜鹃、欧石竹等时令花卉2000余株,打造出层次分明、季相丰富的园林景观。同时推出一系列精彩活动。其中,“武侯祭祀大典”再现古代祭祀礼仪,弘扬诸葛亮忠诚、智慧的精神;非遗表演汉调桄桄、羌族傩艺“上刀山下火海”等传统技艺,以及众多民俗表演活动。这种“生态+文化”的复合型旅游模式,既延伸了清明文化的传承维度,又实现了景观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
距此六公里的武侯祠内另一株奇花——旱莲,也成为勉县“花经济”的独特名片。勉县武侯祠旱莲是世界上唯一一株400余岁的古旱莲,每年三月,满树繁花,花朵红白相间,花蕊呈玫红色,形如莲花,被誉为“植物熊猫”。它与武侯祠古建筑相得益彰,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旱莲盛开的时候,景区的游客量都会大幅增长,很多游客专门为了看旱莲,还会在周边住宿、品尝美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2025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春季文旅消费季期间,勉县将以花为媒,精心规划观花线路4条,串联13个观花点。推出中国电影120周年“走进电影之乡·寻根中国电影”系列活动、“春茶意暖”茶文化旅游季等20项特色活动,全面激活“花经济”。
花有约,春意浓。眼下,安康市多地的樱桃花、梅花渐次开放,美不胜收。安康市启动“春来早”旅游季,以花为媒、以景为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乐享春光,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贵州金沙
随着气温回暖,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岩孔街道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绘就出一幅绝美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游客们漫步在花海中,拍照留念,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乡村的宁静。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不仅蕴藏着春天的生机,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县农业农村局的科技人员表示,今年油菜长势喜人,预计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踏入岩孔街道,目之所及皆是灿烂的油菜花田。微风拂过,花浪翻涌,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淡淡的清香。每一朵油菜花都在明媚的春光中舒展身姿,小巧的花瓣簇拥着花蕊,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田埂间、山坡上,油菜花层层叠叠,与错落有致的农舍、蜿蜒的乡村小道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美景。
这片花海不仅是春天的美景,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近年来,岩孔街道通过推广优质油菜品种、优化种植技术,油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据了解,该县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以上,当地农民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不仅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种植成本。县农业农村局的科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先刚告诉笔者:“在油菜生产过程中,我们大力指导推广使用庆油3号、黔油31号、油研2020等优质高产品种,大力推广油菜‘一增二优三减’技术、油菜浅耕‘双飞三适’艺机一体技术等技术,助力全县油菜扩面提质和单产提升,预计夏收油菜面积在25万亩以上,产量预计较2024年增长3%以上。”
据岩孔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岩孔街道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油菜花田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油菜花盛开期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增收数百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岩孔街道榨油坊负责人兰启刚表示:“最近这几年,随着岩孔贡茶古镇建设起来,我们当地的经济也被带动了不少,外边到岩孔来旅游的游客变多了,加上这两年玉簪花景区也开发起来了,来游玩的旅客在这儿旅游的同时,看到油菜花成片开放,景色很美,都会过来打卡。我的榨油坊离油菜花田很近,游客们闻到油香味儿,都跑到我这儿来买油,买习惯了,这几年都会专门跑我这儿来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岩孔街道将继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这片金色的花海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接下来,岩孔街道还计划引入更多特色农业项目,打造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的乡村旅游胜地,为金沙县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湖南湘西
惊蛰时节,武陵山脉深处云雾缭绕,海拔650米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洞坎村陈家坡自然寨,3000余株梅花如雪浪翻涌。这个户籍人口不足100人的自然寨,因春花烂漫单日游客量首破3000人次,以35%的增速连续3年领跑湘西州“赏花经济”。
这仅是湘西州花海一隅。从花垣的“下寨河梨花”到吉首的“云端桃林”,从泸溪的“鎏金油菜花”到保靖的“古茶花秘境”……湘西州以“一城一花”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新格局。
开放的一朵花,正在延伸出超乎想象的产业生态。
泸溪县潭溪镇大陂流村800亩油菜花迎风绽放,游客徜徉花海间。村民符香在村口摆起特色小吃摊,一家三口天天齐上阵忙活,生意红红火火。
时下,大陂流村油菜花观光、油葵观赏、农耕体验、农家乐、水上游乐等旅游项目初具雏形,乡村旅游日益火热。
花垣县下寨河两岸,数百亩金秋梨树次第绽蕊。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将“梨雪映春”的瞬间定格。下寨河人用梨花写就致富经,返乡青年团队开发的AR赏花小程序,让游客扫描花枝即可聆听古树故事,带动线上预售突破百万元。如今,这条3公里长的梨花谷已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民俗”的全季旅游链,年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真正让“梨花香雪”化作乡村振兴的“白银经济”。
保靖黄金茶花园更将直播间搬进花丛,主播身着土家服饰现场炒茶,实现“花开即售罄”的销售神话。
泸溪县马王溪村,变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大花园。800亩花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婚纱摄影品牌基地。2024年,马王溪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乡村文旅收入达350多万元,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入选湖南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赏花经济”绚烂背后,湘西州探索“人才引力+共享机制”更深层的制度创新。
百合鲜花走俏成为龙山当地乡村振兴“新引擎”,百合是该县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县常年百合种植面积10万亩,产值30亿元。立足自然禀赋,积极探索产旅融合发展模式,引领产业链条延伸,开发百合绿茶、百合面膜、百合花茶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百合产业链竞争力和附加值。
当地实施的“花海创客计划”,吸引127名青年返乡创业。凤凰县禾库镇禾排村数千株形如香葱的藏红花苗,在微风中轻舞。2023年,禾排村种植的藏红花花丝共产3600克,每克卖260元,加上销售花叶,收入93.6万元。2024年产花丝4800克,收入124.8万元,小小藏红花成为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武陵山花卉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正对多个珍稀乡土花卉进行组培繁育。在泸溪县浦市镇高山坪村,野生杜鹃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丛丛缀满山头。“我们要让每一朵野花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泸溪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仲春的风掠过花垣十八洞,湘西的“花经济”已超越季节限定。“赏花经济绝非转瞬即逝的春风,恰是全域旅游交响乐的铿锵序曲。”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副局长杨铁平说,每一片盛开的花瓣都在孕育新的可能——那是传统农业的智慧转身,是生态资本的生动变现,更是武陵山区写给未来的“春日经济学”。
2024年,湘西州赏花游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12.8亿元。“赏花经济”已成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彩色引擎”。
四川眉山
近日,笔者在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看到,黄色的油菜“花浪”在微风吹拂下翻涌,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的“新画卷”。为期三天的以“金色花海·归居田园”为主题的油菜花音乐节谢幕,成功地吸引了数万名游客纷至沓来。
这场为期3天的盛会,不仅是一场自然与艺术的邂逅,更是以“场景创新+流量转化”,重构乡村消费空间的生动实践。从传统农业到文旅融合,从单一赏花到多元体验,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以花为媒,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协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过去游客来修文,拍几张照片、逛一圈就走,人均消费不到50元。如今我们通过场景再造,让‘流量’真正变成‘留量’。”修文镇文旅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当地以“油菜花+”为核心,打造了八大主题场景,构建起覆盖全年龄层的沉浸式体验网络。
在花海中央搭建起露天舞台,民谣乐队、本土歌手轮番登场,音乐嘉年华的声浪与花香交织;花径深处,百余名汉服爱好者衣袂翩跹,簪花仕女与金黄色的背景构成穿越千年的诗意画卷;专业摄影师穿梭其间,即将到来的、用镜头记录“最美春天”的摄影大赛,激发游客自发创作和传播。这种“景观+艺术+社交”的场景设计,使自然景观成为文化表达的载体,游客停留的时间从平均1.5小时延长至4小时。
在贯穿花海的田园绿道上,修文镇巧妙布局消费节点:有机小番茄采摘园里,家庭游客一边品尝,一边体验农事乐趣;市集汇聚了30余家摊位,果蔬酱、菜籽油等农产品化身精致伴手礼;草坪茶歇区提供花田烧烤,都市青年纷纷奔赴油菜花地享受慢生活。数据显示,市集日均营业额超过4万元,印证了“场景即消费”的逻辑。
摄影大赛设置“修文春日”话题,鼓励游客发布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破百万;汉服体验馆推出“修文油菜花”打卡路线,联动直播带动线下销售;音乐节开设专属话题,集成门票、餐饮和交通服务,沉淀私域流量。活动首周,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突破5万次,文旅品牌认知度提升42%。
“本次修文镇油菜花音乐节,我们以‘花海+文化’为核心,邀请成都、乐山及本地音乐人举办田野音乐会,让游客不仅能徜徉金色油菜花田拍照打卡,还能品尝乡村美食、体验汉服文化、参与农事研学等活动,让乡村振兴既有‘颜值’更有‘趣味’,丰富了农文旅内涵,打造出四季可游、流连忘返的农旅目的地。”东坡区修文镇音乐节活动负责人表示。
修文镇深入挖掘传统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精心打造了画麦田、归园田居家庭农场、鱼稻共生等多条油菜花主题旅游线路,将油菜花观赏与农耕文化、乡村美食、民俗风情、农田休闲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体验。
近年来,修文镇通过打造“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新业态,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修文镇镇长李三俊表示:“我们将以‘农文旅体’融合为抓手,整合修文镇岳营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浩古山红色研学基地、东坡故园考古遗址、三宝油菜花田等特色资源,持续办好乡村音乐节、‘村BA’等品牌活动,不断丰富田园民宿、研学营地等新业态,形成修文镇独具特色的农文旅线路,不断融入市、区三苏文化旅游框架和天府旅游名县体系,打造城乡融合、农旅互促的生动修文样板。”
云南罗平
前不久,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体育中心热闹非凡,以“相聚曲靖畅游花海”为主题的2025曲靖罗平马拉松鸣枪开跑,约1.5万名运动爱好者,沿着精心规划的赛道前行,跑进一片片金色花海。
罗平油菜花种植超百万亩,具有开花早、规模大、花期长、人气旺等特点,是当地的金字招牌。近年来,罗平以赏花经济为抓手,延伸旅游产业链,力促文旅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8.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5亿元。
在罗平,当地农户们积极参与“种植庄稼”与“培育风景”相结合的经济发展布局。罗平马拉松线路附近的村民张大爷巧妙地将油菜花编织成精美的花环头饰,吸引游客纷纷购买。
为让“花经济”长盛不衰,罗平还注重文化元素等的融入,将四季美景与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文化展示、休闲娱乐项目相结合。除了油菜花,夏季还种植向日葵、万寿菊,引入美食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发展避暑经济。同时,罗平还依托小黄姜、油菜、蜂蜜等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培育出200余个高原农特和农旅创意品牌,油菜籽、小黄姜、蜂蜜三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85亿元。
“我们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品牌,推动罗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举办了花海音乐节、花海宴、云南民歌大家唱、“二月二”布依对歌会、云上花乡乡村好声音等一系列活动,让文化活起来了,也吸引了更多游客。比如花海音乐节,邀请知名乐队、歌手前来演出,为游客呈上震撼视听盛宴,年轻群体更是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通过文旅融合,罗平旅游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正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大步迈进。
罗平以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罗平旅居康养示范县”为契机,以普鲁康养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云上花乡旅居康养产品,推动罗平旅游从观光旅游向旅居康养转型发展。依托气候环境、生物医药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居康养试点工作,2月19日,罗平县迎来了今年第一批北京康养客群。
罗平还多次举办曲靖罗平马拉松赛、乡村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趣味农民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吸引大量游客,为文旅融合注入活力。
“参加过很多马拉松比赛,这次在罗平,一路都是美景,感觉像在画里奔跑,太美妙了!”来自昆明市的跑者李先生兴奋地说,“穿梭在花海间,花香扑鼻,感觉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这绝对是我最难忘的一次马拉松体验。”在赛道旁,不少当地居民也纷纷走出家门,为选手们加油助威。村民王大爷笑着说:“以前只知道油菜花能榨油,没想到还能引来这么多客人,把咱罗平的名气越传越远喽!”
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创新推出‘体育赛事+村味赛事’模式,将群众的‘乐子’变为乡村振兴的‘路子’,助力体旅融合。将群众的休闲娱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成功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有力地推动了‘文旅康体’融合发展,让罗平的文旅名片愈发闪亮。”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罗平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实现了从“景区景点”到“全域发展”的转变。罗平投资5.5亿元,优化亲花步道60条,提升马拉松赛道24公里,建成乡愁集市、花海酒店集群等,并植入观光小火车、直升机、自行车等多种新业态,开发出旅游观光、文化研学等新产品,同时,通过花海精品线将罗平全县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
在金鸡峰丛景区,游客既能沉醉于花海绝美风光,又能品尝到地道的由油菜花蜜、菜籽油烹制的美食,还能参与热闹非凡的民俗节庆活动,感受当地浓郁风情。
广西梧州
西江春潮涌,岭南花满城。在“三江交汇”的梧州,一场以花为媒的春日盛宴正徐徐展开。从玫瑰湖的郁金香花海到梨埠镇的十里桃林,从万秀区的黄花风铃木到龙圩区的格桑花田,各大赏花节相继开启,催热“赏花经济”新业态。梧州市税务部门紧扣文旅产业脉搏,通过“政策+服务”双轮驱动,让税惠春风吹进每一片花海,为“赏花经济”注入汩汩活水。
在梧州玫瑰湖公园,大片的郁金香花海肆意绽放,红的热烈、粉的娇嫩、紫的典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花丛间,税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格外醒目。正值个人所得税汇算关键期,梧州市税务局组建的“春风服务团”将个税汇算辅导台搬到了赏花步道旁,为往来游客发放个税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并辅导游客使用个人所得税APP进行操作。“本是趁着周末带家人来赏花,没想到还能把个税问题弄清楚,真的太方便了。”在凉亭下小歇的李先生在税务人员的细致辅导下,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年度申报。
作为玫瑰湖公园花卉景观的运营方,梧州缤纷园艺有限公司为打造这春日美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公司财务负责人黄悦表示:“今年我们精心培育多个郁金香品种,就是想给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更加优质的赏花体验。”2024年,该公司享受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减免税费近8万元。“这些省下来的资金,我们都投到花卉培育和景观优化上,为迎接赏花高峰做好准备。”看着接踵而至的游客,黄悦对发展充满信心。
而在苍梧县梨埠镇的桃花岛,漫山遍野的桃花灼灼其华,如粉色云霞般美不胜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日均接待游客量超千人次。岛上的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桃花岛农家乐老板陈强笑着说:“这段时间游客特别多,每天都忙得停不下来,营业额比平时翻了好几番。”梧州市税务部门及时主动为像陈强这样的个体经营户讲解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政策,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税收优惠减轻了我们的经营负担,让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把生意做得更好、更红火。”陈强表示。
负责桃花岛旅游开发的苍梧桃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品质,不断加大投入。公司财务总监林晓介绍:“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我们对岛上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还增加了不少特色游玩项目,深受游客欢迎。”近年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2024年,公司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优惠政策,减免税费超2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当税惠春风与岭南春色交相辉映,梧州“赏花经济”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未来,梧州税务部门将继续用“税力量”延伸“赏花经济”价值链,紧扣“农业+文旅+消费”产业链,用税收大数据精准滴灌,构建起“政策找人+服务上门”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助力“赏花经济”向“四季经济”转型升级,为梧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