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有条不紊开展春耕备耕,真招实招提振消费,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多个重大项目……今年3月以来,西部各地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不负农时春耕忙
南国春来,布谷声声催早耕。在广西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按照设定路线行驶在农田中,为水稻插秧平整田块。“农场已经形成水稻耕、种、管、收环节全程无人化、智慧化生产新模式。”农场负责人李付生说。
无人机新技术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旋耕机等机械化作业……“科技+农业”成为今年多地春耕的关键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领域,科技正助力多地农业生产“升级”。
3月以来,多地多部门抢抓农时,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围绕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指导组、产业专家服务团和科技小分队,蹲点包片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服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提早行动,积极采购、调运化肥,保障春耕用肥需要……
精准发力扩消费
3月,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近百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色花海在山峦间绵延不断。亲花步道、观光小火车穿越花田,帐篷酒店、花海咖啡等新业态错落分布。
今年春天,罗平县举办了花海马拉松赛、花海山地自行车赛、花海民歌展演等20余项活动。进入油菜花期以来,罗平县已接待游客135万人次,预计一季度旅游总收入将突破20亿元。
着力破除堵点难点痛点,各地各部门加大政策力度,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中办、国办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在四川成都,“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活动日前启动,着力打造一系列体育消费新场景;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着力打造“日游花境”与“夜探谜局”的全时段消费场景,入春以来日均吸引游客约6000人次……各地因地制宜,在增强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重大项目“加速跑”
3月的天山深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的洞内,建设者们正在为隧道内部进行“精装修”,为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的通车做最后准备。
中交新疆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苗宝栋介绍,预计2025年底前,乌尉高速全线具备通车条件,新疆高速公路网将添一条穿越天山的“交通动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多地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正抓紧建设。“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可满足21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带动地方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承建方中建二局项目经理肖利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3月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加紧布局、开工:重庆市举行2025年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涉及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现代集疏运体系、枢纽港产业园等领域;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举行,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河南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亿元以上竣工项目集中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