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5月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文旅 “五一”假期  西部文旅续写“同比增长”骄傲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一”假期 西部文旅续写“同比增长”骄傲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崔永焘 赵丽莉 柯佳其 李志刚 陈俊成 陈 潜 邝伟楠 于 晶 白永萍 吴浩宇 冯雪玉

截至5月8日,西部12省区市五一假期旅游成绩单均已出炉,“同比增长”继续成为西部文旅发展的代名词。

四 川

打造新场景

“五一”期间,成都市以“迎世运·过五一——活力成都·缤纷五月”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超240场。全市接待游客155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1.6%。其中,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888.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729.8万元,同比均增长16.3%。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成都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等持续报道成都文旅活动、新场景打造。

特色活动展现“天府活力”。成都举办“跟着世运游成都”“跟着展演游成都”等系列活动,涵盖8大类重点场景以及240余个景区、街区、赛事等文旅配套;策划推出体育运动、文博艺展、非遗研学、美食购物等成都都市圈旅游线路,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旅游多样化需求。

惠民举措彰显“天府热情”。针对购买“五一”前后9场大型演出门票的观众,观众可在演出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18个景区和博物馆,该项举措惠及游客超7万人。此外,成都联动携程、同程、滴滴打车等平台,推出总价值超21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出游大礼包。

城市推介凝聚“天府引力”。成都依托“花局”IP形象结合活动主题,设计“五一”系列宣传海报,策划“在成都过五一”“从奋斗到绽放—成都最美创业者”等话题,推出“花局想跟你在成都做的十件事”创意短视频;赴韩国、日本、重庆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文旅推介,联动携程“如歌的旅程”5.1线上投票打榜活动,结合成都入围原创歌曲,运用新媒体短视频产品对成都旅游场景进行宣传展示。“五一”期间,成都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40.7%,其中团队游客3689人次,同比增长23.3%。

多元消费浓厚“天府氛围”。成都启动“乐享服务·惠聚蓉城”2025成都服务消费季活动,鼓励各大商圈、特色商业街区通过“交子通兑券”“花样MAY好生活节”等形式吸引线下客流,组织推出“票根换美味”“玉林街头九大碗非遗宴”等多项餐饮促消费活动。“五一”期间,全市举办49场重点活动,累计吸引客流872.4万人,销售额11.7亿元;据银联监测数据,在蓉线下消费金额299.3亿元,同比增长8.0%。

西 藏

活力释放

“五一”假期,西藏文旅市场活力全面迸发,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4%;实现旅游总花费11.23亿元,同比增幅达15.18%。

“五一”假期,西藏各地文旅市场人气高涨,雪山、湖泊、峡谷等自然风光与非遗工坊、民俗村落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灵动壮美的高原画卷。近郊采摘、非遗体验、乡村研学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游玩需求。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游客也深度体验和感受西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假日经济呈现出供需两旺、动能充沛的良好态势。

西藏各地聚焦“互动性”“参与感”等关键词,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走进田野牧场、古村落、手工坊,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民族美食和农事活动,从“观光驱动”转向“体验驱动”。

“五一”假期,西藏消费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全区43家餐饮零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1307.78万元,同比增长6%。

内蒙古

持续升温

“五一”假期,内蒙古文旅持续加大产品供给,全面激活假日经济,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60.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53%;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18.24亿元,同比增长11.12%。

携程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内蒙古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6%,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6%。主要客源地为: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沈阳。热门景区前5名为:大召寺、响沙湾、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历史人文与自然类目的地正取代传统游乐场,成为人们出行新选择,内蒙古亲子主题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乌兰察布凭借“草原+沙漠+火山”复合景观,日均接待量较去年同期翻番。

“五一”假期,内蒙古从东到西,山河壮美,“流动的中国”活力再现,游人们用脚步丈量大好河山。假期前4天,内蒙古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896.88万人次,同比上升8.76%。

假日期间,各地纷纷推出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体验,出台惠民举措,推动文旅市场热度节节攀升。“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阅读去旅行”“跟着非遗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跟着文博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7大主题503项特色新颖的文旅活动满足游客多种需求。鄂尔多斯市发布了《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从激发客源市场消费活力、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和支持新媒体宣传推广3个方面,制定了13项具体措施,涵盖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拓展入境客源市场等内容;乌兰察布市为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举办了“惠享五一·嗨购乌兰察布”系列促消费活动;包头市在公共文化场馆开展新意迭出的展览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观展选择;全区各乌兰牧骑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演出服务活动,把欢乐和文明传递到千家万户。

新 疆

自驾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五一”假期,新疆累计接待游客919.55万人次,同比增长7.43%;游客花费89.24亿元,同比增长10.47%。

假日期间,新疆各地迎来文旅消费热潮,沙漠、湖泊、草地等自然景观与古城、文博场馆等人文景点,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旅游图景。多元化业态和惠民政策有效激活了假日经济,游客在领略壮美风光的同时,深度体验到新疆的人文魅力。

假日期间,全疆各地迎来客流高峰。喀什古城景区接待游客84.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66%、160.21%。库车市共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0%;实现旅游花费2.61亿元,同比增长153.53%;旅游人次和花费两项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库车大馕城、天山神秘大峡谷、库车王府、苏巴什古城、清城巷、击鼓巷、门巴扎、花帽巷等景区人气火爆异常。

假日期间,新疆的自驾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环博斯腾湖公路刷新单日旅游接待人次纪录。5月2日,博湖县单日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94.79%。阿勒泰市举办“秘境花韵·我的阿勒泰”五一阿禾逍遥行试驾活动。昌吉回族自治州推出“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天山1号风景道、百里丹霞风景道等旅游精品线路,其中,百里丹霞风景道日均自驾游车辆超过2800辆。特克斯县“自驾穿绿野·醉美春日游草原”活动吸引众多自驾越野爱好者和摩托车爱好者参与。

重 庆

老街领跑

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初步测算,“五一”假期,重庆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国内游客花费151.71亿元,同比增长16.3%。

重庆市重点监测的130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其中,荣昌夏布小镇89.11万人次、洪崖洞民俗风貌区69.8万人次、美心红酒小镇景区63万人次、武隆喀斯特旅游区54.5万人次、磁器口古镇52.7万人次、重庆动物园43.1万人次。

重庆市重点监测的旅游休闲街区累计接待游客3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8.59%。接待游客人次排名前3的街区分别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79.9万人次、南岸弹子石老街34.5万人次、南岸龙门浩老街33.9万人次。

“五一”假期,重庆市主要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累计演出363场,累计同比增长28.7%;累计接待观众约9.1万人次,累计同比增长21.6%;全市公共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约5.1万人次,累计同比增长25%。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41家文化馆免费开放,累计到馆人数96.35万人次,线上服务60.81万人次。全市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58场,101.23万群众参与。全市126家博物馆(纪念馆)正常开放,策划推出60个专题展览,举办76项社教体验活动,共接待观众140.46万人次,同比增长9.22%。全市开展非遗主题活动210余场次,同比增长15%,100余万人次参与,同比增长82%。

广 西

供需两旺

5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消息,“五一”假期,广西结合广西旅游年活动,精心组织全区文旅企业、文博场馆推出200余项文旅优惠活动、30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供给。

假日期间,广西多地创新推出非遗活化、潮流体验等多元业态,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其中,南宁市青秀山景区推出脱单音乐会、街舞快闪等活动。崇左凭祥市至越南谅山省“一日游”、至河内和下龙湾“三日游”等跨境旅游产品备受国内游客青睐。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广西图书馆推出“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旅体验。

同时,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各公园景区,各市林业和园林局局属各公园、各县(市、区)景点等,聚焦文旅供给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出多元文旅新场景、新玩法,丰富广大市民游客的节日休闲体验,为假期桂林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陕 西

文博“出圈”

“五一”假期,陕西文博单位以丰富的展览活动和优质服务,共接待观众约656万人次,同比增长36.8%。

陕西省文物局直属文博单位接待观众约55.82万人次,同比增长37%,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36.18万人次拔得头筹,兵马俑的磅礴气势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陕西历史博物馆紧随其后,12.95万人次在“古都明珠”里探寻周秦汉唐的辉煌印记;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也迎来客流高峰,分别接待3.71万、1.12万、1.86万人次。

西安市相关文博单位同样人气高涨,共接待观众156.8万人次。西安城墙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华清宫等景区吸引大量游客。西安博物院、钟鼓楼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也备受青睐,8.38万人次、6.9万人次在此感受古城韵味。

“五一”假期,陕西各文博单位化身创意“策展人”,推出的特色活动亮点频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手作活动,让游客亲手制作纪念品,留存历史记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小小考古家”研学活动,带领小学生体验考古乐趣;西安博物院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结合,观众用五谷拼贴丰收图景。此外,周原景区重现“农耕盛典”,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举办蔷薇花打卡季,延安博物馆开展“研学+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互动,让文物“活”了起来,走进大众心间。

古都西安周边,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花海与文物交相辉映,吸引游客拍照打卡;郑国渠首遗址、秦岭博物馆、耀州窑陈炉博物馆等新场馆崭露头角,成为文旅新地标。

宁 夏

“热力值”拉满

5月6日,笔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获悉,“五一”假期,宁夏重点监测的175家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总额7.4亿元,可比增长6.0%。宁夏消费市场在“政策+场景+体验”多轮驱动下实现“量质双升”,呈现供销两旺、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宁夏商务系统倾力打造175场“庆五一·浪宁夏”系列促消费活动,宁夏财政在“五一”假期前下发2025年第一批促消费资金2000万元,各市积极配套资金开展促消费活动,五地市精心策划组织特色活动,精准发放消费券,全面释放市场潜力。

同时,“以旧换新”为消费市场再添活力,宁夏举办24场以旧换新主题活动,覆盖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如“爱尚宁夏”2025年焕新消费季活动暨“五一”国际车展等活动,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购物场景。汽车与家电消费“以旧换新”效应显著,宁夏重点监测的116家零售企业累计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4亿元,家用电器类零售额5544.9万元,换季需求与节日营销共振,累计实现服装类零售额3447.2万元。

宁夏各重点商业综合体围绕“音乐、潮玩、亲子”等元素打造差异化场景吸引消费者纷纷打卡。宁夏重点监测的11家商业综合体累计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其中商品零售额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首届美食餐饮推荐活动,宁夏商务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全方面宣传,搭建食味银川美食展,以特色菜品与实惠组合吸引游客和本地客群,叠加音乐节带来的客流红利,推动传统餐饮整体增长。宁夏重点监测的59家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4368.9万元,其中11家商业综合体餐饮营业额3205.9万元;48家传统餐饮企业营业额1162.9万元。

青 海

多元魅力

“五一”假期,国内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青海凭借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成为长线游的热门目的地。携程发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数据报告》显示,青海等长线目的地的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2倍,旅游订单量、机票订单量和入境游订单量均呈现显著增长,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五一”期间,青海旅游市场展现出蓬勃的复苏态势。数据显示,青海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4%,入境游订单量更是同比增长113%,国际旅游市场吸引力与日俱增。从客源地来看,兰州、西安、北京、成都、上海等地的游客构成了青海旅游市场的主力军。青海湖、茶卡盐湖、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塔尔寺、西宁野生动物园等热门景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作为长线目的地,青海的景区门票销售额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呈现1-2倍的大幅增长。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光山色壮丽,生态环境独特,是游客领略大自然魅力的绝佳之地;茶卡盐湖以“天空之镜”的美誉闻名遐迩,独特的盐湖景观让人流连忘返。除了自然景观,青海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备受青睐,西宁野生动物园凭借多样的动物种类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亲子游的热门选择。

青海的旅游消费市场在“五一”假期活力强劲,消费领域不断拓展。除了门票和酒店预订,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也十分可观。青海老酸奶、手抓羊肉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西宁的莫家街、力盟商业巷等购物场所成为游客购物的首选地。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对自驾游的偏好明显,人均租车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24%,体现了旅游消费的升级。

同时,青海的“国潮热”席卷全省,非遗主题游成为新亮点。携程数据显示,青海非遗主题游搜索量暴涨,相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32%。塔尔寺景区的藏文化体验、茶卡盐湖的盐雕艺术展示等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深度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西宁的《藏韵》演艺等国潮演艺类目的地也持续领跑,成为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新选择。

作为青海的省会城市,西宁是游客进入青海的主要门户,其旅游订单量增长显著。数据显示,西宁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5%,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4%。塔尔寺、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西宁野生动物园等热门景区,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西宁周边的新华联童梦乐园、日月山等景区也在假期迎来大量游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青海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青海还将推出更多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甘 肃

博物馆里趣味浓

“五一”假期,定西市博物馆青少年活动室内其乐融融,以“非遗传承 扎染之美”为主题的社教活动如火如荼开展,20多名小学员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之旅。

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孩子们系统了解了扎染技艺的发展脉络,对绞缬、夹缬、蜡缬等传统工艺有了直观认知。

实践环节中,小学员们用橡皮筋、木夹等工具,将素白方巾折叠扎结成各种形状进行浸染。

看着绚丽多姿 、花色各异的扎染成品,小学员们连连称赞,充满童真的惊叹声回荡在整个活动室内。

“这种‘讲解+体验+创作’的立体化社教模式非常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学习了传统工艺承载的文化密码。”参加此次社教活动的家长们表示,希望定西市博物馆多多组织这类型的社教活动,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让青少年全面体验博物馆里的奇妙和精彩。

兰州市博物馆里人来人往,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承办的“跟着文物游兰州”“大明风华·古风集市”“五一”假期系列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

漫步院内,古色古香的木质摊位上摆满了各类文创商品,既有散发着墨香的字帖、雕刻着龙凤图案的砚台,也有搭配汉服的发簪、香囊、玉佩等,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扎染、剪纸、泥塑等技艺。

据介绍,古风集市是兰州市博物馆“五一”假期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将持续至5月5日。为进一步提高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兰州市博物馆还组织了“兰博小爱”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展厅引导、公益讲解等服务。

贵 州

续写红色传奇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五一”期间贵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31%,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8%。

根据小拉出行平台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五一”小长假期间,贵阳网约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8%,其中游客需求较去年同期增加36%。

“五一”期间,通过资源深度开发与跨界融合,全省各大景区纷纷上新。

5月1日至4日,贵阳市天河潭景区千架无人机与烟花共舞,打造“赛博朋克”式夜空秀。“五一”期间,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正式与公众见面的红色文化数字化项目《转折·从头越》,让参观者“穿越”回1935年,沉浸式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边是文旅数字体验的不断深入,一边有低空旅游带来观光新视角。这个“五一”假期,安顺市、黔东南州推出多个低空旅游产品,让游客飞越大瀑布、俯瞰苗寨梯田、观万亩杜鹃花海。据了解,在飞行教员的指导下,游客还短暂操控操纵杆,体验“冲上云霄”的刺激感。“五一”期间,黔东南州“景景串飞”产品游客订单量超出预期。

2024年底,贵州发布2025文旅优惠政策与红色旅游优惠活动,针对部分群体推出景区门票免票优惠。今年3月,省文旅厅发布《2025年贵州省“引客入黔”奖励办法》,针对组织“引客入黔”团队旅游及在文旅宣传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奖励,明确同一企业最高可申请奖励资金100万元。

与此同时,贵州各地也打出政策“组合拳”,从奖励机制、区域联动等方面发力“引客入黔”。其中,特别针对入境游客需求,深挖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品,全力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五一”期间,全省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88%。

云 南

入境游火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外国旅客入境游人数持续攀升。在云南,多个口岸出入境流量大幅增长,东南亚国家游客数量激增。

自今年2月云南西双版纳对东盟旅游团实施144小时免签政策以来,东南亚国家游客数量激增,磨憨口岸是中老铁路国际段的重要节点,来自泰国、老挝等国的游客通过这条“黄金线路”便捷往返,体验云南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

云南省内各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7891架次,运送旅客约108.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约0.69万吨。与2024年同期相比,三项指标分别增长6.72%、11.62%、10.49%。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