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文旅 回眸4月  高质量成西部旅游发展主题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眸4月 高质量成西部旅游发展主题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陈俊成 王 涛 董 亮 陈 潜 牛佳欣 杨竣杰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分工协作、狠抓落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西部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旅游高质量发展搞得红红火火。

新疆

4月8日,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称新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推进活动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举办。

活动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进行旅游促“三交”工作经验交流,库车市龟兹小巷、喀什古城、和田县约特干故城等景区作案例分享,文化和旅游相关专家作现场辅导。活动还公布了2024年新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发展案例、典型案例、示范景区、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名单并授牌。

据介绍,今年,新疆将继续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群众参与、游客体验、市场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型旅游业态;推动演艺、文化遗产、民俗、特色节庆展会与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融合;在旅游城市、景区、乡村等不同层面,打造一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示范点位。

4月22日,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在全区范围开展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工作,进一步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公告》明确重点整治导游乱象,包括未取得导游证或伪造、冒用、租赁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的违规行为;导游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业务的行为;导游擅自变更行程或拒绝履行旅游合同的行为;导游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对游客进行言语侮辱的行为;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索取小费的行为;导游讲解过程中存在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社会公德的言语等。

《公告》明确整治强制消费,包括合同中有表述含糊不清、价目不明确、强制消费暗示等表述,导游在执业过程中以各种方式诱导、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消费(包括但不限于自费项目和购物)等。

《公告》还发布了官方投诉热线及渠道、举报信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将以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强化日常监督,进一步提升全区旅游服务质量。

4月23日,新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解读了《2025年自治区旅游质量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5年自治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已于4月初印发。

按照方案,今年新疆计划新建123座旅游厕所,改造提升401座老旧厕所,并在旅游线路沿线增设50座移动厕所,以满足旅游高峰期需求,同时,推动智慧旅游厕所建设及电子地图标注工作,实现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等目标。新疆将开展导游素质提升3年计划,修订导游词,强化异地导游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并通过举办导游大赛和实施奖励机制,激励导游提升服务水平。此外,新疆还将加强导游队伍监管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信用惩戒和责任追究。

四 川

4月23日,“天下九寨沟 大美阿坝州”全国行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启幕。

此次活动以“大美阿坝州 一鸣‘京’天下”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创新推介、招商引资、文化展演、非遗体验等多元形式进行展示推介,全面呈现阿坝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活动期间,阿坝州13县(市)、涉旅企业携带特色非遗产品、“净土阿坝”高原优质农特产品集体亮相,深度诠释“一县一特色、一景一风情”的全域旅游魅力;“文化原乡 福地壤塘”2025北京行、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牦牛革命》走进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等活动也陆续开展。

4月27日,四川省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整治暨“五一”期间全省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笔者从会上获悉,四川将推出“组合拳”,切实保障广大游客合法权益,让广大游客在五一期间“安逸”游四川,并借此推动全省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据了解,四川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专班专责推动将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整治列入行政检查的专项检查事项,联动相关部门和执法机构,集中查处典型案件,坚决打击震慑违法违规经营。

据悉,为激活“五一”假日市场,提升游客在川体验,四川推出了系列措施:一方面依托“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文旅消费品牌,推出多样化、差异化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出更多补能优惠、购物满减等自驾游惠民措施,全面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动能;另一方面,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开展“暖游客”“宠游客”志愿服务活动,线上线下为游客提供路线规划、住宿预订、停车指引、美食搜索、应急救助等贴心服务。

重 庆

4月25日,重庆市剧本娱乐提质文旅招商对接活动在九龙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九龙坡区政府、重庆文化旅游集团联合主办,以“百景百剧”为主题,旨在搭建内容企业、文旅资本和景区度假区供需对接平台,促成更多优质内容项目落地。

活动通过主题分享、项目推介、签约仪式及供需对接会等形式,探索“沉浸式+剧本娱乐”发展新方向,推动内容创新企业与传统文旅资源型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剧本娱乐相关头部企业、创新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

项目推介环节,武汉《知音号》沉浸式多维体验剧、无锡拈花湾“拈花有戏”、重庆2088等11个标杆项目进行推介,充分展现了“剧本+景区”“剧本+演艺”“剧本+美食”等多元创新模式。剧本娱乐文旅破圈计划、无人机表演运营总部、AI文娱项目打造等多个项目现场签约。

内蒙古

4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2025年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工程、主题精品旅游公路示范工程、服务区旅游功能提升工程、铁路民航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工程、运游融合发展强化工程,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根据《方案》,内蒙古将加快太锡铁路、G233经棚至桦木沟、G331胡列也吐至扎兰诺尔段等项目建设,实施800公里国省干线旅游公路养护工程,完善“快进”交通网络,提升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开工建设700公里旅游路,重点提升40个景区景点周边道路等级,实现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7%,扩大“慢游”交通网络覆盖面,形成便捷高效旅游环线。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内蒙古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计划打造老牛湾风景道、乌梁素海环线、环乌海湖旅游路3个项目。突出呼伦贝尔—兴安盟区域边境门户优势,展示北疆文化特色,打造G331边境风景线、大兴安岭风景道2个项目。依托草原、沙漠等旅游资源和景观特色,构建北疆风情自驾旅游线路,打造西乌旗草原99号公路、腾格里沙漠越野公路、中国北疆风景大道、环马鞍山乡村旅游公路4个项目。聚焦提升服务区旅游功能,内蒙古将试点打造响沙湾、白音淖开放式服务区,与响沙湾库布齐沙漠旅游景区、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联动开发,拓展文创、休闲、研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业态,推动服务区从“出行补给地”转变为“休闲打卡地”,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此外,内蒙古还将鼓励铁路部门增开冰雪旅游、草原森林等特色专列,协调加密主要客源地至阿尔山、海拉尔、阿拉善、锡林浩特等旅游城市的直航航班,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低空+旅游”业态;拓展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加密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客运、城市公交线路,大力发展直达景区(点)的定制公交、定制客运,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建立联合推进交通运输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形成交通与文旅部门需求共提、过程共管、结果共验的工作模式。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导游大赛4月14日在鄂尔多斯落幕。大赛旨在加强导游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导游,展示导游良好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推动内蒙古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赛以“展风采、强技能、促交流”为主题,围绕导游的职业修养、专业知识测试、讲解服务技能、日常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对处理以及文明旅游引导等方面,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各盟市推选的62名优秀导游参加本次大赛。经过激烈比拼,最终评选出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6名。同时,评出优秀组织奖5个。

甘 肃

4月14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央歌剧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央歌剧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甘肃工作基地)挂牌仪式在甘肃省歌剧院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央歌剧院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合作正式开启,双方将围绕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文化惠民、品牌共建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繁荣甘肃文艺、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陇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示范引领”为原则,设立中央歌剧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甘肃工作基地),中央歌剧院每年组织艺术家赴甲方基层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安排专业老师赴甘肃开展集中教学、专题研讨;甘肃省歌剧院骨干可赴中央歌剧院跟岗学习。在艺术创作上,中央歌剧院将深度参与甘肃重大题材剧目创作并给予专业指导。在文化惠民方面,双方共同组织央地优秀青年演员开展艺术普及、交流演出活动。

此次战略合作开创了国家级院团与省级文旅系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一方面,中央歌剧院通过“下沉式”合作,将艺术创作根植于地方文化沃土,拓宽创作视野;另一方面,甘肃借力“国家队”的创作高度、人才厚度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本土院团专业水平,破解西部文艺院团发展瓶颈。4月22日,甘肃省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全省细化措施,抓住二季度文旅消费热度持续升温机遇,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因地制宜开发红色研学、休闲避暑、非遗体验、乡村民宿等特色产品,实施“跟着艺术游甘肃”文旅融合艺术创新活动,持续推动“引客入甘”。要以文旅激发消费新动能,创新“文旅+ 演艺”“文旅+体育”等跨界模式,办好兰州马拉松、演唱会等活动,吸引跨区域消费流量。要认真落实国家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优化服务,积极扩大旅游业增量。

4月23日,甘肃省2025年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在兰州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入挖掘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时代价值,打造兰州“黄河之都”、玛曲“天下黄河第一弯”等一批甘肃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品牌;要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推进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武山摩崖石刻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办好兰州黄河音乐季等文化旅游节活动,创排陇剧《大塬道情》等一批彰显新时代黄河文化内涵的文艺精品,加快打造兰州白银临夏甘南四市州沿黄文旅综合体,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4月27日,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制度》和《甘肃省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办法》《甘肃省红色资源名录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

会议要求,要强化使命担当,发挥好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及其专家委员会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合力推进《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制度》《甘肃省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办法》《甘肃省红色资源名录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印发实施,推动全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水平、显特色、上台阶。

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及联络员、专家委员会成员、省文旅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4月27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酒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创意甘肃·文创未来”2025年甘肃省文创大赛在酒泉市文化广场举办。

活动现场,集中展出了甘肃全省14个市(州)文旅部门及重点文创企业的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的创意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众多游客市民沉浸式体验。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汉文化体验系列文创产品创意新颖,肃南土拨鼠公仔憨态可掬,AR数字文创更是吸引观众眼球,成为此次大赛的亮点和爆点。

4月29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三大通信运营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甘肃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为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次签署的协议包括“共建甘肃文旅创新应用数字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AI+智慧文旅”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数智文旅”战略合作协议。

西 藏

4月8日,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2027年旅游名县创建竞争性评选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名县的评选原则、选拔范围、申报条件、选拔程序、补助标准和支持范围等。提出2025年至2027年,文化和旅游厅和自治区财政厅通过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每年选拔5个文化旅游基础条件好、特色突出的县(市、区)作为旅游名县创建点,以集中打造的方式努力建成15个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西藏旅游名县,引领全区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全区经济发展基础。

宁 夏

4月15日,宁夏文旅资源推介会走进金城兰州,以“星星故乡·神奇宁夏·携手金城”为主题,与甘肃共襄文旅盛会。来自甘宁两省的重点文旅企业代表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此次推介会的举办,标志着甘宁两地文旅深化合作、互惠互利、融通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近年来,甘肃与宁夏文化和旅游部门以“资源共享、政策共通、业态共融”为合作理念,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多条跨省(区)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与客源互送共享,逐步构建起“产品共塑、客源共引、品牌共响”的文旅合作新生态;通过联动创新合作模式,为西北地区文旅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据悉,两省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在以资源整合,打破地域壁垒,实现最优配置;以模式创新,探索智慧文旅等新型合作方式;以品牌共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北文旅IP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两地文旅合作营造更多机遇。

此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地文旅企业搭建了务实合作平台,也将为西北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4月27日,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业务骨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银川市开班。培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分组讨论等形式,邀请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全方位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业务骨干政策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为宁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云 南

4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旅游消费升级版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若干措施》聚焦“品牌塑造、消费激活、业态创新、服务升级”,构建云南文旅促消费政策矩阵,提出8个方面24项政策措施。有关人士介绍,《若干措施》具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撬动力强。建立政府、金融、企业多元投入模式,以文旅、商体、工会等少量财政资金,有效撬动银行金融、文旅企业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旅消费活动。二是创新点多。《若干措施》集成了文旅、财政、商务、体育、工会等20多家省级部门的政策措施,首次提出的创新措施就有40多项,深度发掘“旅居云南”、宝藏小城、烟火乡村等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差异化文旅产品体系。三是惠及面广。《若干措施》既有避寒避暑旅居、一站式入境旅游线路这样关注外来游客的产品,又有景区年票、扩大工会疗休养这样惠及本地居民的措施,更有优化消费环境主客共享的具体举措。

刘丽娜就其中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这六方面分别为:一是做实“旅居云南”品牌,引领旅游升级新方向。聚焦“旅居云南”建设,重点培育乡村、度假、医养、文艺等8大旅居业态,开展旅居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推出一批“宝藏小城”和“烟火乡村”,模块化植入流动图书馆、非遗工坊等打造新型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促进文旅消费。

二是打造群众需求的文旅大餐,让文旅消费更有烟火味。坚持“增收—提质—扩容—惠民生”方向,云南省将组织超千场商旅文体联合促消费活动、数千场惠民文化演出活动,支持各地发放文旅消费券,鼓励民众错峰休假、淡季出游。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携手银联、中石化等企业,开展“百城百区”“百城千站”等惠民消费活动,真金白银让利惠民。

三是升级旅游出行体验,云南旅游“说走就走”。《若干措施》瞄准“旅游+百业”“百业+旅游”的跨界融合,推动“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升级。2025年1月以来,云南省已陆续开行厦门往返昆明的“赏花之旅”旅游列车,东航开通了上海至昆明的“点亮云南生活”特色航班。各大航司还将陆续开通“旅居云南”主题航班,推出“随心飞”机票套票、次卡等,部分航司套票仅需2000元就能从深圳、杭州、成都等30余个城市往返昆明飞行5趟,实现“说走就走,畅飞云南”。

四是以海外游客需求为导向,打造“畅游无忧”入境游。《若干措施》针对入境游客消费偏好,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和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免签政策,推出昆明、大理等5个试点区域,开发北京、上海、福建、浙江至云南“一程多站”入境旅游产品,推出冰雪游、文化游、户外运动游等入境游精品线路,在主要入境机场、口岸设立国际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拓和服务好入境旅游市场。

五是用好用活工会会费,释放职工消费潜力。《若干措施》充分释放云南省内职工消费潜力、拓展省外职工消费市场,鼓励基层工会拓展会员会费使用范围,用于组织会员观看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购买公园门票、跨区域旅游景区年票等;支持省外工会到云南开展职工疗休养和文旅消费活动。

六是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放心消费无忧无虑。《若干措施》鼓励金融创新推出“旅居贷”“云驿贷”“民宿贷”和云南文旅主题信用卡等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人扩大文旅消费和全省旅游景区强基焕新;持续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全方位构建让游客放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西部时报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京ICP备:2023038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