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佳诺 唐诗凝 李 凡
6月仲夏,万物丰茂。绿水青山间,低碳发展不断绘就新图景;全力稳就业,政府、企业与高校同频共振;高温“烤”验下,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上半年收官之月,西部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绿意涌动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夏日里,在重庆市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1200多亩绿油油的青草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在长江边。
“通过播撒草种等人工干预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丰都县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干部谭文伟说。
河流更洁净,空气更清新,山川更壮美……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盛夏时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工人们通过铺设麦草方格、灌木种植等经典治沙模式,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生态屏障。
中卫市,以沙漠“锁定”为目标,沿着黄河北岸,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农田林网标准区”等工程,着力打造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如今,西部各地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个调查期“双缩减”。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6月23日至29日,我国迎来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从绿色低碳出行到生活垃圾减量,从“绿”电点亮生活到开发节能建筑……西部各地生动展现着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答卷。
从绿染长江畔到绿进沙漠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在神州大地处处可见。我们要抢抓机遇,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开辟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
分类施策
促匹配稳就业
6月中旬,在贵州六枝特区2025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上,39岁的当地村民高强找到了一份在广东的心仪工作。“这家电子厂的月薪在3500元到5000元,等忙完孩子在老家的中考,我就过去。”
“当地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构建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网络。”六枝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袁瑞岍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西部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加大力度稳岗位、优服务、促就业。针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召开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题会议,印发专门通知,兜准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
6月以来,西部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力稳就业政策,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广西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贵州省总工会举办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活动,聚焦转岗待岗职工、残疾职工等重点就业群体,进行精准岗位推送……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住就业“基本盘”。高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关键在于分类施策、精准推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优质服务夯实民生之本。
应对高温“烤”验
防护保供撑起“遮阳伞”
烈日炎炎,在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各个作业面有序推进。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公司采购了一批矿泉水、绿豆汤、便携式风扇等防暑降温物资送到各项目部,并增设遮阳棚、配备冰饮站。
6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在一些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坚守岗位,用汗水推进工程进度。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地区积极应对,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员工筑牢健康防线。
南宁市总工会慰问团在南A中心项目工地,为建筑工人送上防暑降温慰问品……
面对高温挑战,西部各地各部门保障力量快速响应。气象部门拉响高温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与防暑提示;电、气、水等城市保障部门主动作为,确保城市平稳运行;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提示,强调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规定……
西部各地在应对高温大考中,既要做好“防”的文章,更要下足“备”的功夫。不仅要守护好群众安康,也要为工农业生产撑起“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