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10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特稿 热度高 活力足 消费旺 ——国庆中秋假期西部地区文旅市场扫描 毕节赋 王铁成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度高 活力足 消费旺 ——国庆中秋假期西部地区文旅市场扫描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朱婉琪 胡 靓 吴 晓 朱登芳 姜 茸 吴梦婷 马 琪 董剑南 李 卫 郑晓虎 邓 聪 黄若佩

截至发稿时,西部12省区市国庆中秋“双节”文旅成绩全部出炉。其中甘肃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速同比增长 17%,高出全国均值 7 个百分点,位列西部省级行政区增速第一。宁夏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速:同比增长 22%,高出全国均值 12 个百分点,位列西北第一。甘肃、宁夏入境游订单量均同比增长 100%,韩国为两地第一大入境市场,美国、德国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高出国内游客 0.5 晚以上,消费力更强。

综合来看,西部地区文旅市场整体呈现热度高、活力足、消费旺的良好态势,成为假期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极。

重 庆

多项文旅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0月8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数据,在国庆中秋假期,重庆文化旅游市场表现强劲,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实现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多项文旅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假日经济”活力澎湃。

数据显示,节日期间,重庆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2%。重庆重点监测的10家旅游休闲街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6%。其中,排名前三的街区分别为: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接待游客106.1万人次)、南岸区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南岸区龙门浩老街(接待游客55.1万人次)。

在“跟着演出去旅游”方面,重庆同样表现亮眼。重庆29家主要剧场和重点演艺新空间累计演出567场,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4%;累计接待观众约16.5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6%。其中,10月6日、7日,“Evolution Nic Live谢霆锋进化演唱会——重庆站”活动在重庆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吸引观众人数8.2万人;“青春为名by the name of youth 陈立农2025全球巡回演唱会——重庆站”活动在华熙live鱼洞举办,吸引观众人数1.1万人,文旅拉动综合消费效应明显。

在文博非遗游方面,重庆博物馆、纪念馆全面取消参观预约制,推出72个展览和152项社会教育活动,累计接待观众220.6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累计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展演活动230余场次,同比增长12%;吸引参与群众10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各区县围绕爱国主题和节日内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美食消费季、非遗研学体验、游园灯会等非遗传承实践活动,不仅营造了节日氛围,更带动了文旅消费。如,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推出“天生天城·精彩纷呈”主题活动,实现天天有演出、每晚有精彩,累计吸引游客超28.8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约692万元。此外,大足石雕、万古鲤鱼灯舞、大足剪纸、双桥杂技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还集体亮相央视CCTV-1《中国梦·家国情—2025国庆特别节目》。

在群文活动方面,重庆围绕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渝举办的契机,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793场次,累计吸引84.8万人次参与;重庆42家公共图书馆、41家文化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累计吸引到馆人数94.07万人次,线上服务人数103.68万人次;重庆公共美术馆累计接待观众约9.1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其中,“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5重庆市街舞大赛江津选拔赛、奉节县“放歌瞿塘—重庆奉节实景创意歌赛”、渝超渝东南会场站——彭水对战黔江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火热进行,吸引30.57万人次参与。

携程大数据显示,这个假期,重庆位居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全国第五,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9%。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这个假期,国内酒店订单量最高的热门城市Top10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分别是北京、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南京、长沙、西安、武汉、广州,重庆位居第二。

飞猪数据显示,重庆上榜了假期国内游热门城市TOP10,位居全国第七。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重庆的高品质酒店订单量居全国第三;“北京-上海-重庆”航线位居国内热门中转航线第四。10月1日至8日,长江重庆段累计运送旅客59.9万人次,日均7.49万人次,同比增长43.7%。

云 南

消费市场人气旺 活力足

10月9日,笔者从云南省商务厅获悉,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云南全省各级商务部门抢抓“双节”消费旺季,以“彩云惠享·嗨购双节”为主题,通过政策引导、活动带动、券礼叠加、场景创新,全场景、全时段、全方位满足假日消费需求,消费市场氛围浓、活力足、运行稳。

线上线下活动丰富

云南省商务厅推出“云南礼物网购节”,助推“云南礼物”热卖全国,文山州、临沧市等州市开展电商直播专场活动,有效带动云南特色产品销量攀升。

据统计,云南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云茶、云咖、云果、滇式月饼、鲜花饼等商品热销。大理古城、昆明万象城等商圈、步行街以彩云市集、音乐会、游园会、中秋灯会等活动聚拢人气。曲靖市首届咖啡文化嘉年华、2025普洱原产地咖啡文化季、2025年首届中越(红河)咖啡节等活动解锁“咖香茶韵+”融合新体验。昆明CBD万达广场、恒隆广场、好悦天地分别推出小瓦喵全国首展、“PORT港口”西南首展、5米飞行巨鲲春城首秀等活动,打造沉浸式游玩新场景。据统计,昆明南亚风情第壹城、昆明万象城购物中心、大理复兴路古城步行街等10个重点商圈、步行街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2%。

情绪消费掀起热潮

云南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拓展多元消费新场景,打造“情绪消费”新体验新热点。昆明市“购在中国·乐购春城”2025昆明国庆中秋促消费活动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以“文化+旅游+沉浸体验”打造商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玉溪市以“票根经济”串联“一山三湖”自然景观、民族文化、非遗技艺、特色美食等资源,促进“赛事+文旅+消费”一体化体验;西双版纳州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和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德宏州中缅胞波狂欢节、“大美陇川”目瑙纵歌活动周实现“展会+文旅+消费”融合;红河州举办河口农特产品展销会、建水县“月满供销·饼承记忆”中秋月饼集市;迪庆州发放“庆国庆·迎中秋”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专项消费券。

据云南省商务厅重点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红河州、玉溪市、西双版纳州、迪庆州零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2%、24.4%、10.2%、8.9%。

夜间经济释放活力

云南餐饮消费热度持续攀升,“一县一品一宴”突出地域风味与民族特色,打造“云南味道”节日盛宴。昆明市2025宜良烤鸭美食嘉年华、玉溪市2025年澄江抚仙湖铜锅美食节、红河州“千年石屏味·百桌豆腐香”千人宴等活动精彩纷呈,让国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滇味生活。

重点餐饮企业推出中秋团圆主题套餐和多项满减优惠,“团圆经济”持续升温。云南省商务厅重点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云南餐饮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9%。夜食、夜娱、夜购、夜演等众多夜消费场景层出不穷、玩法多样,夜间经济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昆明市EasyFly低空公园举办“云端赏月庆双节”活动,曲靖市举办“老街有意思2.0”新青年艺术集市,丽江市推出黑龙潭公园水幕投影秀、“火人狂欢节”等活动,打造集餐饮、文创、演艺、市集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夜间经济圈。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云南省夜间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17.3%。

四 川

文博游刷新假期体验

10月8日下午,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内,一群孩子骄傲地举起自己绘制的“青花瓷彩绘”作品,用灿烂的笑脸为持续8天的“感知青韵·金沙之约”文化盛宴定格下一个生动的瞬间。

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正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文博热潮的生动缩影。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各文博场馆通过科技赋能、情境营造与情感联结,让历史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掀起一股沉浸式文化体验风潮。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文博游成为广大游客的热门选择。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假期“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新趋势,文物游、考古游和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

1.4米高的智能仿生恐龙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摇摆低吼,“李白”“杜甫”数字人在杜甫草堂与游客吟诗对答,宋代雅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草坪上重现……节日期间,四川文博机构不再局限于传统展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互动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80余场文化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寻香金沙·青韵雅集”还原宋代生活美学,参与者通过簪花、净手、品茗、焚香、听琴、制香和飞花令等环节,沉浸式感受宋代生活美学。同时,版画拓印、漂漆书签、青玉雕刻、青绿竹编等非遗手作每日轮番推出,让观众在互动中亲近传统工艺。

在武侯祠博物馆,“月满华诞·幻游三国”主题活动通过AI打卡、沉浸式场景和互动演出,实现从“文物陈列”到“情境编织”的转变。中秋夜活动现场,孩子们制作花灯、家庭围坐制作月饼、身着汉服的孩童行汉礼,场面温馨而富有仪式感。

四川博物院不仅在假期前新增绵阳、资阳两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至基本陈列中,还推出“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特展配套的沉浸式活动。

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杜甫草堂博物馆首次亮相的“李白”“杜甫”数字人成为全场焦点,观众可裸眼对诗、提问互动,实现“与‘诗圣’‘诗仙’并肩对话”。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智能仿生恐龙也成为人气焦点,这只高1.4米的“史前巨兽”能够自如转动头部、摆动尾巴,发出低吼,引得孩子们惊呼不断;智能导览机器人“小芯”以灵动的移动方式吸引了游客目光,展现了博物馆数字体验体系的创新发展。

贵 州

双节叠加旅游市场活力涌

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遇,8天长假落下帷幕,贵州旅游市场凭借丰富业态与优质服务,迎来旅游热潮。

文旅融合活力足

双节期间,贵州深挖文旅融合潜力,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贵州文旅独特韵味,形成“人气旺、消费热、活力足”的火热景象。

适逢中秋,西江千户苗寨以“游千户苗寨贺祖国华诞,赏《仰欧桑》度中秋良宵”为主题,推出苗家团圆宴、《仰欧桑》实景歌舞诗剧、美丽西江歌舞晚会、“游方”对唱,非遗表演《情定西江·讨花带》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深入感受苗家婚俗文化,为中秋增添浪漫记忆。据统计,双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达25万余人次。

咖啡、精酿、茶饮“三件套”成为年轻人假期消费新潮流。9月30日至10月2日,贵阳阿云朵仓举办2025“贵阳精酿·世界味道”活动,以“精酿+野奢”“精酿+艺术”等形式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阿云朵仓总裁助理董洁介绍,三天累计接待近15万人次,商铺营收超150万元,主题活动还带动商圈周边餐饮、零售店铺营业额提升约30%。

都匀秦汉影视城因《庆余年》《陈情令》成剧迷“打卡胜地”,催生“跟着影视去旅行”热潮。景区推出汉服妆造、古风市集、实景剧本娱乐,让游客“变身”剧中人。截至10月6日,累计接待游客13.77万人次,同比增长 13.01%。

遵义乌江寨在假期推出多样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白天,主题烟火大会喷射出彩色烟雾在空中划出绚丽“彩虹”;夜幕降临后,数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呈现“我和我的祖国”等字样,与现代烟花秀、古老的“打铁花”表演交相辉映,构成水、陆、空三栖联动的视觉奇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乃至留宿过夜。据介绍,国庆中秋假期,乌江寨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4.15%。

立体交通引客来

贵州依托立体交通网络优化出行服务,既让游客便捷抵达,更将交通设施转化为旅游吸引物,“桥旅融合”“定制出行”成假期旅游新风尚。

双节期间,多彩贵州航空运营兴义·茅台、荔波·铜仁等5条“支支串飞”航线,相关机场提供“专属引导、值机柜台、安检通道、候机区、大巴停车位”服务,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小车小团”则以个性化、便捷性、体验感强为特点,与“支支串飞”实现无缝衔接。贵旅出行平台运营部负责人彭玲介绍,该平台推出20多条特色线路产品,不仅串联起“黄小西吃晚饭”等经典景区,还将新晋热门的花江峡谷大桥纳入行程,受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客人欢迎。

贵州的交通设施已不止于通行功能,更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景观。9月28日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凭借“世界第一高桥”身份迅速走红。据马蜂窝大数据,花江峡谷大桥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基建狂魔”带来的震撼,带动花江村红色文化遗址热度暴涨超过1000%,成为这个假期热度涨幅最高的红色主题景区。

“每天接七八百个咨询电话,平台消息堆五千多条,26间客房扩到41间仍一房难求,不少游客还自带帐篷来!”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老板林国权说,这座大桥正让村子迎来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

西 藏

旅游市场稳中有进

笔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在调休优化政策与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助推下,2025年西藏旅游市场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0月1日至8日假期期间,西藏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5.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47亿元。

布达拉宫、纳木错等重点景区持续迎来客流高峰。其中,布达拉宫接待游客5.16万人次,纳木错接待2.38万人次,雅鲁藏布大峡谷接待1.79万人次,巴松错接待2.84万人次,扎什伦布寺接待0.64万人次。羊卓雍错景区内,晴好天气助力游客畅享高原风光。游客或骑马驰骋湖畔、或在网红打卡点定格美景、或抱着小羊拍视频与家人分享旅途喜悦。“第一次来羊卓雍错,湛蓝的湖水和淳朴的民风太震撼了,这里美得超出预期!”10月7日,陕西游客王先生与家人在羊卓雍错湖边骑马拍照、漫步赏景,沉浸式感受高原风情,度过惬意假期。

应对假期旅游高峰,西藏各地精准施策,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基础上,文旅系统以“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为核心目标,全面强化市场监管与安全保障,全力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截至目前,西藏已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834人次,检查各类文旅经营单位1650家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26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单位61家,累计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55万元,确保假期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青 海

旅游市场人气旺 活力足

国庆中秋假期,青海各地市民游客纷纷投身自然怀抱,或自驾出游,或漫步公园,尽享青海独特秋韵,解锁多样假日风情。青海各地景区在双节期间掀起暑期后的又一轮旅游热浪,旅游市场活力满满。

旅游订单量位列全国省级行政区第五

10月8日,携程发布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青海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5%,高出全国均值15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省级行政区第五。

青海湖二郎剑、茶卡盐湖、翡翠湖、乌素特水上雅丹、塔尔寺景区位列热门前五。游客从长途打卡升级为深度驻留,青海全境游客平均停留2.4晚,同比延长0.5晚。

市民欧女士趁着假期与家人开启房车之旅,以自驾房车方式感受家乡大美河山。她表示:“虽然在青海长大,但少有机会深度游青海。假期从西宁出发,途经青海湖、门源、祁连等地,一路上经历四季,青海秋季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别样的体验。”

(下转3版)

(上接4版)

热门景区景点人气旺

双节期间,青海成为市民游客向往的秋日旅游目的地。从河湟谷地的秀丽风光,到青海湖的澄澈碧波,再到柴达木盆地的广袤壮阔,青海各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多彩画卷,吸引着八方游客。

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草原等地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目的地。数据显示,“青海湖—茶卡—大柴旦”线路订单量占据青海总订单量的56%,其中茶卡盐湖、翡翠湖、乌素特水上雅丹三大热门IP合计贡献率达44%。

10月5日,茶卡盐湖景区再度迎来旅游高峰。景区门口,工作人员耐心引导游客有序入园。景区内,小火车沿着铁轨缓缓驶向湖心,留下一路欢声笑语。木栈道上、游船码头边,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茶卡盐湖的绝美瞬间。笔者从景区获悉,10月1日至7日,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景区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将盐文化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让游客在互动中领略盐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文化魅力。

初秋的祁连草原也别有一番韵味。草原由绿转黄,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呈现出一幅田园牧歌图。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村民王永德经营的家庭牧场备受青睐,不少游客看到他拍摄的视频和图片后,特意前来体验慢节奏的草原之旅。国庆假期前,王永德已接到来自广州、上海等地游客的不少订单。

新 疆

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国庆中秋假期,新疆文旅市场与交通系统协同发力,呈现供需两旺、安全有序的繁荣景象。据大数据平台和抽样调查综合测算,10月1日至10月8日,新疆接待游客1863.8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26%,游客花费250.9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71%。

为应对假期出行高峰,新疆铁路部门增开519列临时旅客列车,涵盖南疆、北疆、东疆三大方向。其中,乌鲁木齐至和田、喀什等热门线路加开普速列车186列,“复兴号”动车组32列,有效缓解了旅客出行压力。公路方面,面对北疆雨雪冰冻、南疆沙尘大风等复杂天气,交通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开展24小时除雪保通作业,精准实施交通管制,保障了新疆路网的畅通有序。

假期间,赛里木湖景区、喀纳斯景区、天山天池景区等位列新疆热门景区榜单。其中,赛里木湖景区位居热度榜首。10月1日至8日,博州铁路、公路、民航共计发送旅客197020人次(不含城市客运和景区游船),同比增长53.17%,整体运输运行平稳有序。

据了解,2025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日—10月8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共保障飞行起降478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6.3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7819吨,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8.1%、10.3%和51.9%。其中,10月1日为假期运输高峰日,保障飞行起降620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0.13万人次,创历年机场中秋国庆假期单日运输量新高。

文旅活动方面,国庆中秋假期,新疆各地州市推出民俗体验、旅游推广、体育赛事等500余项覆盖文化、体育和旅游领域的特色活动,并同步推出各类旅游优惠措施,让广大市民游客乐享假期。乌鲁木齐市以“双节同庆 全城乐动”为主题,联动各区县推出60余项特色活动,包括演唱会、文旅体验与农业丰收元素融合活动。喀什地区则推出近50项文旅活动,以赏秋景、体验民俗、参观文博场馆为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举办胡杨文化旅游节、马拉松等38项活动。

消费市场方面,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新疆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103%,位列全国文旅增速第二位。五星级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长80%,北京、成都、上海等七大城市游客成为赴疆旅游主力军。喀什市假期前四日接待游客9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5.86%。

此次假期,新疆文旅交通双旺,不仅展现了新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强大魅力,也体现了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新疆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宁 夏

文旅成绩单亮眼

笔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宁夏文旅市场活力涌动,交织出一幅休闲度假与消费热潮共振的塞上金秋盛景。“双节”期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683.1万人次、旅游花费49.7亿元,分别增长38.5%和30.4%。其中,宁夏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12.4万人次、旅游花费2.7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5.8%。

多元供给激发假日活力。宁夏各地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着力构建主客共享、体验丰富的美好生活新空间。银川览山公园举办美食音乐季、无人机烟火秀、无人机孔明灯秀、非遗打铁花等特色活动,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5.5%。花博园游人如织,山海音乐节、梦幻海洋企鹅馆群游旋风剧场、荒野物理实验秀等特色演出,吸引游客参与互动。漫葡·看见贺兰演艺小镇推出“贺兰山百戏之夜”活动,通过四大奇幻巡游、八大主题活动、200场不间断演艺,为游客打造长达540分钟的超沉浸体验,吸引八方游客夜游打卡。石嘴山北武当生态旅游区依托红叶最佳观赏期,重点打造“贺兰山红叶观景路”,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吴忠市光耀美食街打造“夜食+夜娱+夜购”的复合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7.2%。固原厨王争霸赛等18场活动掀起味蕾狂欢,同步推出丰富的农特产品和特色商品,吸引了当地群众和各地游客驻足品尝、争相购买。中卫大漠味集·向阳街推出的演艺进街区活动,丰富了夜间旅游业态。中卫沙漠星星酒店、钻石酒店、黄河宿集、沙漠度假主题酒店假日期间预订率达90%以上。

多彩活动带动假日热潮。宁夏围绕“迎国庆·庆中秋·浪宁夏”主题,推出6大主题212场系列促消费活动,让广大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尽享假日美好。2025贺兰山汽摩越野赛暨工业文化旅游嘉年华,涵盖摩托、汽车越野及全民体验环节,同步推出音乐节、摩托车竞技表演、篝火电音节、非遗“花儿”民歌等活动,让游客在双节期间沉浸式感受“速度激情”与“工业底蕴”的碰撞。银川市开展“寻找最美湖城画卷”户外徒步活动,引领参与者感受金秋宁夏的独特韵味。在固原市彭阳县鸣枪开赛的“2025宁夏彭阳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全国5000名跑者共同解锁“灵秀六盘山·魅力彭阳城”的活力与魅力。

融合业态备受市场青睐。“双节”期间,宁夏通过“文旅+”“+文旅”的双向赋能,推动农文旅商体跨界融合与价值共振。银川市启动“微醺银川”品牌活动,围绕葡萄酒打造7条旅游线路,19场促消费活动,在银川剧院精彩上演国内首部葡萄酒主题大型乐舞诗剧《举杯贺兰山》,带动酒庄游人气持续攀升。宁夏利思酒庄、宁夏张裕龙谕酒庄、格莉其酒庄、玉泉国际酒庄景区、贺兰红酒庄、沃尔丰酒庄等A级旅游景区空前火热,游客沉浸式感受贺兰山东麓的独特风土与葡萄酒文化,“微醺经济”成为激活假日消费市场的新引擎。石嘴山市在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第三届黄河流域九省(区)定向越野挑战赛事现场设立“石嘴山产品展销区”,集中展销20余种本地农产品,配套设置大武口凉皮、黄渠桥羊羔肉等特色美食摊位,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品尝与选购,成功将赛事人流转化为消费客流,实现了观赛体验与地方消费的无缝衔接。

陕 西

勾勒假日活力新图景

国庆中秋假期,陕西的文旅图景格外生动:安康的“村BA”“村超”赛场呐喊声震天,洋溢着乡土的热情与活力;韩城古城的行鼓表演鼓声雷动,非遗在与现代潮流的交融中焕发新生;清涧县人生影视城内游客摩肩接踵,在“平凡的世界”里寻找着旧日时光……三秦大地上,一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不仅持续释放着消费潜力,还让八方游客收获了沉浸式新体验,彰显了陕西的多元魅力与创新活力。

国庆中秋假期,安康市精心策划172项全域联动文体旅商融合活动,配套景区门票减免、住宿折扣、伴手礼采购等优惠政策,打造多元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在安康博物馆,《汉水长歌——陕西汉江流域文化展》运用场景复原、数字投影等方式,展出安康、汉中、商洛等地10余家文博单位的150余件(组)文物,讲好陕西汉江流域文化故事;

岚皋“村BA”赛事、汉阴“村超”展开激烈角逐,来自各地的篮球、足球爱好者齐聚赛场,为参赛队伍呐喊助威;

……

与此同时,安康市推出旅游服务省心停、放心行、暖心玩、安心住、舒心游“五心工程”,即安康市有条件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和厕所,对假日期间外地来安康游客的车辆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各县(市、区)在高速路口、重要道路节点等设置100余个假日旅游志愿服务点,严格控制宾馆、酒店、民宿等房价涨幅,高质高效办结旅游咨询、投诉、建议事项,不断提升游客出游体验。

10月5日,在位于汉江之畔的白河县绿松石博物馆内,游客在拍照墙前合影留念,并通过参与互动赢得绿松石主题文创小礼品。作为展示白河松石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增设志愿服务岗、引导标识、打卡拍照区以及游戏互动区,并提供贴心服务,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博物馆的文化底蕴。

韩城古城和司马迁祠景区推出以“千年韩城韵,国庆非遗行”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游客献上了一场沉浸式历史文化盛宴。

在司马迁祠景区,声势浩大的“韩城行鼓”表演尽显黄河儿女豪情。“东庄抬神楼”民俗展演古朴雄浑,引人入胜。《少梁古风》《千秋太史公》等舞蹈轮番上演,以优美舞姿演绎韩城深厚历史。“史记大讲堂”活动深入浅出地解读史记,吸引不少游客。

甘 肃

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甘肃精心打造20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串联起五大主题精品线路,用厚重的文化底蕴、壮美的自然景观和贴心的服务保障,让八方游客沉浸式体验千里陇原的雄美壮阔,假期甘肃全省接待游客2973万人次。

国庆中秋假期,甘肃推出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与暖心服务,陇原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涌动着文旅消费的火热活力。在线旅行平台发布的《2025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贵州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75%,客单均价提升11.4%。线路游预订量同比增长91%,包车游增长超3倍。兰州、酒泉、张掖等古丝路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热门目的地。

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千年莫高·乐动敦煌》舞姿与《如愿》旋律交织,数万名游客挥动荧光棒齐唱《我爱你中国》,这场盛大的“落日合唱派对”刷爆了社交平台。

红色文旅也成为国庆中秋假期的“爆款”。迭部县创新推出“长征之路”红色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VR重返1935年的天险战场,亲身感受惊心动魄;在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一场以音乐为媒介的深情对话,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开启;会宁会师塔下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重温长征历史,感悟红色文化。

这个假期,乡村旅游同样热度攀升。在宕昌官鹅沟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山水人文体验。

与此同时,甘肃各地同步开启“宠客”模式。敦煌市公共区域所有停车位全部免费开放,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并敞开机关食堂提供平价餐饮;嘉峪关市推出“机票+景区”联动、“观演+游览”套餐等优惠组合;天水市开放32处免费停车场,提供1000余个停车位,并配备充电桩、免费开水和休息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便利举措,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贴心与温暖。

内蒙古

“体旅CP”带火消费新场景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以体育赛事为牵引,深入推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假日消费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内蒙古围绕“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趋势,共举办包括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阿拉善英雄会在内的80项体育赛事及活动,涵盖足球、跑步、骑行、户外探险等多种类型。据政务统计、手机信令及抽样调查综合测算,累计参与人次突破115万,带动综合消费规模超5亿元。

为充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在假期同步推出29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将内蒙古自然景观与人文地标有机串联,逐步构建“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同行”的多元消费格局。同时发放体育惠民消费券100万元,推动“票根经济”持续升温。

其中,多项重点赛事表现亮眼,融合模式不断创新。阿拉善英雄会首次将会期延长至9天,并推出“一票通玩”惠民套票,整合入园、观演、展览与赛事体验;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在节假日期间线上观看总人数达205.4万人次,影响力持续扩大;杭锦旗汽车越野锦标赛深度融合沙漠越野与民俗文化,赛事期间当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0%。

从城市赛场延伸至草原沙漠,赛事与旅游的协同效应持续放大。参赛选手与观赛游客共同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文创等多业态消费增长,多条主题线路成为假日出行的热门选择。这一融合模式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不仅为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健康活力的假日体验,也为内蒙古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为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范式。

广 西

细分领域持续升温

这个长假,广西文旅市场表现亮眼。10月8日,笔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国庆中秋假期,广西共推出230余项文旅优惠措施、500余项重点文旅活动,市场供给呈现多元特色,其中跨境游、研学游、赛事游、民俗游、热门县域游等细分领域持续升温。

加强文化内涵与互动场景融合,各地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让市民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家国明月”主题活动贯穿始终,桂林借力影视IP提升景区热度,依托央视热播剧《阵地》带火沉浸式历史体验产品,独秀峰王城、七星岩等景区推出“跟着《阵地》打卡”活动,让游客感悟历史、感受家国情怀。

广西各景区景点扩容新项目,满足不同客群差异化需求。河池罗城的特色悬崖书店,为游客提供“书香+美景”的独特体验;玉林兴业书院全新开放,打造传统院落与现代生活美学结合的文化空间;百色浩坤湖推出新能源环保游船,让旅游发展实现“生态美”与“产业兴”良性循环。

跨境游持续升温。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直飞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线重启, 假日期间航班上座率超70%;凭祥友谊关口岸景区、 东兴国门景区、中越界河风景区迎来大批游客,实地感受中越文化相融相交。

政银企联动促销。各地积极组织商圈步行街、综合体、重点商贸企业,精心打造系列吃住行游娱购促销主题活动。自治区商务厅在玉林北流举办全国县域商业消费季(广西站)系列活动,拉动消费超1450万元。南宁、梧州、贺州、来宾4市发放超百万元商超、百货、餐饮消费券;北海银滩“夜经济综合体”单日客流峰值达12万人次。

商文旅体创新融合,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广西各地积极开展缤纷节庆活动,“引客入桂,引客入邕”,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广西夜间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其中,“夜游公园”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超66%,“夜间露营”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199%。飞猪相关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广西旅游预订成交额同比增长近30%。

数字赋能新型消费。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广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4%。东博会亮相的AI翻译眼镜在节日期间落地销售超1.4万台、销售额约5000万元,智能腕表、家居智能设备、扫地机器人线上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4.4%、12.4%、7.2%。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