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家发改委网站3月15日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提出培育消费新业态等措施,多个西部新区被提及。
据了解,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浦东、河北雄安和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云南滇中、哈尔滨、长春、江西赣江等19个国家级新区。
2023年,19个国家级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万亿元,占到全国总量的5%,其中,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上海、天津的比重均超过30%。国家级新区体制活、创新多、动能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快于所在省(市),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千亿元产业集群,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潜力,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近期,为增强先行探索、示范引领功能,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要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
其中包括支持中西部和东北的新区提升产业承接和培育能力。
支持有关省(市)综合发挥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平台作用,健全协作机制,推动错位发展,协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对兰州、陕西西咸、贵州贵安、哈尔滨、长春等新区,由所在省(市)制定产业培育提升专项方案,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另外,《计划》还提出要培育消费新业态。
支持具备条件的新区因地制宜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支持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广州南沙等新区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重要承载地。
《计划》从3个方面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
第一,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跨区域高水平协同创新、巩固提升新区千亿级及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支持新区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中西部和东北的新区提升产业承接和培育能力、鼓励中央企业深化与新区合作等。
第二,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主要包括高水平谋划和建设重大项目、常态化开展项目建设靠前服务、创新方式对接引进投资项目、推动特色消费扩容提质、培育消费新业态、进一步发挥临港和开放平台优势、创新拓展双多边合作模式和领域、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和展示渠道等。
第三,支持新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主要包括扎实推进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试验、赋予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实施人才引进专项政策、提高新区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力度、深入推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改革创新措施等。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工作指导,完善支持政策,密切跟踪新区建设情况和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支持各国家级新区发挥主体作用,明确时间表、施工图,推动国家级新区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林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