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四川、陕西等地集中关停一大批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根据相关公告,这些政务号停更后,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
从爆发式开号到集中关停,有网友担心今后查询信息会变麻烦,办事要跑更多路了。也有网民吐槽,关注的账号长期不更新,与其僵尸般存在,不如关停了省心。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政务新媒体已发展至11万个账号,其中不乏一批引导力强的优质头部账号。但一方面,存在“僵尸睡眠号”千篇一律或久不更新而饱受诟病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多名账号运营和管理工作人员表示,面对运营压力和考核要求,人力不足成为基层长期的难题。
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新媒体渗透日常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7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9.1%。
自“互联网+政务服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政务新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也从创新政务公开向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展,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开展政务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手段。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表示要将政务微博、微信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并列,作为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全新渠道。同时指出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发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安全、泄密事故等问题”“内容不更新”“互动回应差”,作为政务新媒体单项否决指标,一旦被发现则判定工作不合格。
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再次出手,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要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管理。在建设管理方面,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并提前发布公告,依法依规处置相关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及流失。
专家认为,政务新媒体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不能只关注账号的设立开张,更应关注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服务性,否则就会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既耗费了大量精力,还加重了基层负担。网络时代,基层群众对政务信息发布、重大政策解读、公共服务响应、民众交流沟通,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只有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质,才符合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
(王宇豪)